置之死地

成语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置之死地成语解释

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典故出处

《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成语典故

西汉时期,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刘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用计故意置之死地在河边列阵,士兵们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刘歇。

成语造句

面对敌人的包围,他毫不畏惧,决心与敌人决一死战,即使被置之死地,也要拼出一条生路。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义军纷纷崛起。其中,有一位杰出的将领名叫韩信。当时,韩信奉命率领军队去攻打赵国。赵国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在地形险要的井陉口严阵以待。 韩信深知这场战斗的艰难,但他并没有退缩。他仔细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最终想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策。他带领着军队渡过了黄河,然后故意在距离敌军很近的地方安营扎寨,摆出一副要决战的架势。 赵军将领看到韩信如此轻敌冒进,大喜过望,立刻率领全军出击,想要一举消灭韩信的军队。然而,韩信早有准备。他命令一部分军队佯装败退,将赵军引到了预先设好的埋伏圈。当赵军进入圈套后,韩信立刻指挥伏兵出击,将赵军分割包围。 此时,韩信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迅速穿插到赵军的后方,然后拔掉了赵军的军旗,换上了自己的旗帜。赵军士兵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营地已经被韩信占领,军旗也换了,顿时军心大乱。 韩信见时机已到,立刻下令全军出击。赵军在前后夹击之下,彻底崩溃,纷纷四散逃命。在这场战役中,韩信将自己和军队置之死地,却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实现了绝地反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韩信通过这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役,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胆略,也为他日后的赫赫战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上的经典,让后人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能够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明白在绝境之中也可能蕴藏着转机和希望,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果敢的行动,就能够创造奇迹。 这段历史见证了韩信的传奇,也让“置之死地”这个成语更加深入人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艰难险阻时,要有敢于冒险、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

置之死地-成语图片

置之死地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