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公论

成语拼音

zì yǒu gōng lùn

自有公论成语解释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成语典故

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到了都城,中书令庾亮问他四个好友是谁?王说是庾凯、王夷甫、阿平、胡毋彦国,其中阿平最差。庾亮又问哪个最好,王敦说自然有人,庾亮要他说名字,王敦说自有公论。左右人暗中踩庾亮脚,这才没往下说。

成语造句

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时间自会证明,到时候自有公论。

成语故事

在东汉末年,天下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有一位名叫祢衡的才子,他才华横溢但性格高傲。祢衡初到许昌时,怀揣着一腔抱负,希望能得到重用。然而,他那直言不讳且常常不留情面的处世方式,让很多人对他敬而远之。 当时的曹操权势滔天,祢衡前往拜见。曹操见他如此狂傲,心中不悦,便故意羞辱他,让他担任击鼓的小吏。祢衡并未推辞,在一次宴会上,他当着众人的面脱光衣服击鼓,以此来表达对曹操的不满。曹操虽然愤怒,但顾忌到祢衡的名声,也不好直接杀他,便把他遣送给了荆州的刘表。 刘表一开始很欣赏祢衡的才华,对他委以重任。但祢衡依旧我行我素,多次冒犯刘表。刘表无奈,又把他送到了江夏太守黄祖那里。黄祖是个急性子,祢衡在一次宴会上与黄祖发生争执,竟当众辱骂黄祖。黄祖大怒,当场就下令处死了祢衡。 祢衡的死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有人认为他恃才傲物,自寻死路;也有人同情他怀才不遇,被权贵所不容。但无论如何,对于祢衡的行为和结局,众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评判,这正所谓“自有公论”。历史的长河不断流淌,人们在评价祢衡时,会综合各种因素来考量。他的才华不可否认,但他的性格缺陷也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类似祢衡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但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而对于他们的功过是非,后人会依据历史的记载和传承下来的故事进行分析和判断,每个人的观点或许不同,但最终会形成一种普遍的、客观的公论。这种公论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可能会有所变化和调整,但它始终存在,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思考。正如祢衡的故事,虽已过去久远,但关于他的讨论和公论却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人们了解那个时代和人性的一个窗口。

自有公论-成语图片

自有公论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