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
成语拼音
-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垂帘听政成语解释
-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典故出处
- 《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成语典故
- 唐朝时期,高宗李治继位,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高宗体弱多病,在朝不能过久处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后挂块帘子,皇后武则天坐在后面,参与高宗与大臣们讨论朝政。高宗死后,武则天就继续在帘后辅佐年幼的皇帝执政。
成语造句
- 在古代某些时期,后宫的太后常常会进行垂帘听政,从而对国家的政治事务施加重要影响。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这样一段特殊的时期。
唐朝末年,政局动荡,唐文宗继位后,面对宦官专权的局面,决心铲除这一祸患。他与大臣李训、郑注等人密谋,试图夺回权力。然而,计划最终败露,宦官们展开疯狂报复,大量官员被杀,史称“甘露之变”。此后,唐文宗被宦官严密控制,如同傀儡。
唐文宗驾崩后,其弟唐武宗继位。武宗颇有作为,一度使唐朝出现了短暂的稳定和繁荣。但武宗之后,唐朝的局势再度恶化。唐宣宗继位后,因其年幼体弱,无法亲自处理朝政,于是权力逐渐落入太后和一些权臣手中。
太后在朝堂之后拉起了一道帘子,她坐在帘子后面,通过身边的人传达旨意,开始了所谓的“垂帘听政”。这一举措引发了诸多争议和矛盾。一些大臣认为这违背了祖宗之法,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另一些人则趁机巴结太后,谋取私利。
在这期间,朝堂之上明争暗斗不断,国家的治理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有识之士对这种局面深感忧虑,但又无可奈何。而太后却沉迷于权力之中,对国家的困境视而不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日益衰退,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终于,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垂帘听政”这一现象在不同的朝代都曾出现过。它既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也揭示了封建王朝统治的弊端。当权力失去了有效的制衡,当统治者为了个人私欲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时,王朝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视民主与法治,努力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
垂帘听政-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