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簾聽政

成語拼音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垂簾聽政成語解釋

垂簾: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

典故出處

《舊唐書·高宗紀下》:“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后。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后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爲二聖。”

成語典故

唐朝時期,高宗李治繼位,立武則天爲皇后。由於高宗體弱多病,在朝不能過久處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後掛塊簾子,皇后武則天坐在後面,參與高宗與大臣們討論朝政。高宗死後,武則天就繼續在簾後輔佐年幼的皇帝執政。

成語造句

在古代某些時期,後宮的太后常常會進行垂簾聽政,從而對國家的政治事務施加重要影響。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特殊的時期。 唐朝末年,政局動盪,唐文宗繼位後,面對宦官專權的局面,決心剷除這一禍患。他與大臣李訓、鄭注等人密謀,試圖奪回權力。然而,計劃最終敗露,宦官們展開瘋狂報復,大量官員被殺,史稱“甘露之變”。此後,唐文宗被宦官嚴密控制,如同傀儡。 唐文宗駕崩後,其弟唐武宗繼位。武宗頗有作爲,一度使唐朝出現了短暫的穩定和繁榮。但武宗之後,唐朝的局勢再度惡化。唐宣宗繼位後,因其年幼體弱,無法親自處理朝政,於是權力逐漸落入太后和一些權臣手中。 太后在朝堂之後拉起了一道簾子,她坐在簾子後面,通過身邊的人傳達旨意,開始了所謂的“垂簾聽政”。這一舉措引發了諸多爭議和矛盾。一些大臣認爲這違背了祖宗之法,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而另一些人則趁機巴結太后,謀取私利。 在這期間,朝堂之上明爭暗鬥不斷,國家的治理也受到了嚴重影響。許多有識之士對這種局面深感憂慮,但又無可奈何。而太后卻沉迷於權力之中,對國家的困境視而不見。 隨着時間的推移,唐朝的國力日益衰退,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終於,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給唐朝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垂簾聽政”這一現象在不同的朝代都曾出現過。它既反映了權力鬥爭的殘酷,也揭示了封建王朝統治的弊端。當權力失去了有效的制衡,當統治者爲了個人私慾而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時,王朝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我們應當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珍視民主與法治,努力構建一個公平、公正、和諧的社會。

垂簾聽政-成語圖片

垂簾聽政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