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之令

成语拼音

zhú kè zhī lìng

逐客之令成语解释

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因恨吕不韦专权,设法排挤他,吕不韦畏罪自杀。嬴政下逐客令,将吕不韦的门客全部驱散。吕不韦的门客李斯上书嬴政,希望能够为秦王效力,嬴政遂派人在骊山下追上李斯,听取他的方略,拜他为相。

成语造句

他的一番言语和行为,无意间相当于下了逐客之令,让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尴尬。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当时的秦王嬴政广纳天下英才,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来到秦国,希望能在这里一展身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中有一位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他为秦国设计和修建了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使得秦国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然而,这却引起了秦国一些本土大臣的嫉妒和不满。 这些大臣们向秦王进言,声称这些外来的客卿们心怀叵测,他们来到秦国可能是别有用心,会对秦国的安全造成威胁。秦王嬴政一时听信了他们的话,于是下达了一道逐客之令,要将所有在秦国的外来客卿全部驱逐出境。 在这些客卿中,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叫李斯。李斯原本是楚国人,他来到秦国后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秦王的赏识,担任了重要的官职。当他得知秦王下达逐客之令后,心急如焚。他深知这样的决定对秦国来说是极其错误的,将会使秦国失去许多优秀的人才,阻碍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于是,李斯冒死向秦王上书,陈述了逐客令的弊端。他引经据典,以历史上许多国家因为善于任用外来人才而变得强大的例子,来说明秦国不能因为一时的偏见而赶走这些客卿。他说:“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秦王嬴政读了李斯的上书后,如梦初醒,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刻撤销了逐客之令。并且更加重视和任用这些外来的客卿,秦国也因为留住了这些人才而变得更加强大。 逐客之令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秦国继续广纳贤才,不断发展壮大。而李斯也因为他的勇敢和智慧,在秦国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任用人才,而不应因为偏见和狭隘而错失发展的机遇。

逐客之令-成语图片

逐客之令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