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

成语拼音

zhú lù zhōng yuán

逐鹿中原成语解释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典故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成语典故

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见韩信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就劝韩信背叛刘邦,自带队伍去与刘邦争天下。可韩信不听他的建议。刘邦打败项羽后,由吕后矫诏设计擒住了韩信,说韩信谋反,一心要除掉他。韩信受刑前后悔极了,说:“我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才会有今天!”杀了韩信后,刘邦下令抓来蒯通,也要治他的罪。临刑前,刘邦说:“你让韩信背叛我,我今天就杀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蒯通一点也不害怕,十分平静地说:“狗都知道要忠实于自己的主人,我那时是韩信的手下,当然不会忠实于你。再者,秦朝已近颓势,天下英雄并起,都在追逐秦朝之政权,谁力量大就会得到它。与你争夺天下的人力量不够才会失败,如果你要杀我那就杀吧。”刘邦听后,觉得蒯通很有胆识,十分欣赏他,就把他放了。

成语造句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各方势力纷纷崛起,展开了一场逐鹿中原的激烈纷争。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当时有许多势力都渴望能够称霸天下,掌控这片广袤的土地。 在众多势力中,有一位英勇的首领名叫项羽。他拥有着过人的武力和豪迈的气概,率领着他的军队南征北战。而另一边,刘邦也逐渐崭露头角,他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谋略,招揽了众多贤才良将。 项羽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然而,刘邦却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他懂得团结各方力量,善于隐忍和等待时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他们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有时过于自负和冲动;刘邦则沉稳机智,懂得审时度势。 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刘邦巧妙地运用了计谋,使得项羽陷入了困境。项羽的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他开始陷入了被动局面。然而,项羽并没有轻易放弃,他依然坚信自己能够扭转局势。 刘邦抓住了这个机会,继续扩大自己的优势。他不断地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逐渐在这场争夺天下的大战中占据了上风。 最终,经过长时间的角逐和争斗,刘邦成功地击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他成为了这片中原大地的新主人,实现了逐鹿中原的梦想。 历史上像这样逐鹿中原的故事还有很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数英雄豪杰为了争夺天下,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热血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逐鹿中原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智慧、勇气、谋略的综合比拼。只有那些真正具备卓越才能和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正如《史记》中所记载的那样,刘邦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长期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而项羽的失败,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逐鹿中原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拼搏。

逐鹿中原-成语图片

逐鹿中原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