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处囊中

成语拼音

zhuī chǔ náng zhōng

锥处囊中成语解释

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典故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平原君前去与楚王谈判,平原君见他平时没有名气,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说他愿意得处囊中才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允许他去,结果终于说动楚国出兵抗秦救赵。

成语造句

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使暂时不被发现,就像锥处囊中,迟早也会脱颖而出。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叫毛遂。他虽然心怀壮志,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智慧,但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只能默默地在赵国平原君的门下做一名普通的食客。 当时,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情况十分危急。平原君决定出使楚国,寻求楚国的援助以解赵国之围。他打算在门下食客中挑选二十个有勇有谋的人一同前往。然而,选来选去,只挑到了十九个人,还差一个。正当平原君为此事发愁的时候,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请求一同前往。 平原君看着毛遂,有些疑惑地问道:“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毛遂回答道:“三年了。”平原君皱了皱眉,说:“一个有才能的人,就好比一把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尖梢会立刻显现出来。你在我这里已经三年了,我却从未听闻过你的特别之处,你能有什么本事呢?” 毛遂却不卑不亢地说:“那是因为我之前一直没有机会进入布袋之中啊!如今,您给我这个机会,我这把锥子定会崭露头角。”平原君见他如此自信,便同意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却始终未能说服楚王出兵相助。在一旁的毛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见他按剑大步上前,直面楚王,慷慨陈词,阐述了赵国与楚国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以及联合抗秦的重要性。毛遂的言辞犀利,条理清晰,气势磅礴,一下子打动了楚王。楚王最终决定出兵援赵,解了赵国的危机。 毛遂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真正做到了锥处囊中,其末立见。他的事迹也被人们传颂开来,成为了千古佳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才能就像锥子一样,即使暂时被埋没,但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显现出来。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默默无闻而气馁,而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等待那个能够让我们大放异彩的时机。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关键时刻勇敢地展现自己,抓住机会,就像毛遂一样,敢于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锋芒,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史记》中所记载的毛遂自荐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且勇敢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相信自己,保持自信和勇气,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像毛遂那样锥处囊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锥处囊中-成语图片

锥处囊中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