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成语拼音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成语解释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典故出处

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古时的将军们征战沙场,时刻警惕,即便在营帐中休憩,也是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烽火岁月里,有一位英勇的将军名叫李勇。 李勇自幼习武,心怀报国之志。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国家边境时常受到外敌的侵扰。李勇毅然投身军旅,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谋,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 有一次,敌军大规模入侵,形势十分危急。李勇奉命率领一支军队前往迎敌。出征之前,他仔细地检查自己的装备,确保鞍不离马,甲不离身,做好了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在战场上,李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士兵们也受到他的鼓舞,奋勇杀敌。然而,敌军数量众多,且战斗力也不容小觑。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 李勇深知,此时稍有松懈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战斗状态,片刻也不敢让自己的盔甲离身。他在战场上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一次次地打退了敌军的进攻。经过数天的激战,敌军终于被击退,李勇和他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这场胜利让李勇声名远扬,他的名字成为了百姓口中的英雄。而他始终坚守的“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的信念也被人们传颂开来。此后,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李勇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这种高度的戒备和战斗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李勇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勇敢,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和人民而战,这种“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使在和平年代,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保持警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随时准备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像那些古代的英雄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成语图片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