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戈入室
成语拼音
- cāo gē rù shì
操戈入室成语解释
- 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典故出处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论者以柳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群然和之。然则文之工者,伤理倍道,皆弗论乎!”
成语典故
- 东汉时期,郑玄从师于孔融,深受孔融的喜爱,夸他能真正带走他的学问。郑玄征对学者何休的《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等文章写《墨守》、《废疾》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击中要害。何休看后感叹地说:“郑玄进了我的屋子操起我的矛来讨伐我!”。
成语造句
- 两人本是好友,却因为一些误会而反目,最后竟然发展到操戈入室的地步。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局势动荡不安。有一个名为郑国的诸侯国,国内有两位权臣,他们分别是甲和乙。
甲和乙原本共同辅佐郑国国君,一开始两人还能齐心协力,但随着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他们之间渐渐产生了嫌隙。甲性格刚猛,做事雷厉风行;乙则心思缜密,善于谋略。
随着矛盾的加剧,乙开始暗中谋划,试图削弱甲的势力。甲察觉到了乙的举动,心中十分恼怒,他觉得乙这是在故意与他作对。于是,甲决定不再忍耐,他要主动出击,与乙展开一场激烈的争斗。
就这样,原本是一同为国家效力的两人,如今却开始互相算计,争斗不休。甲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处处给乙制造麻烦,而乙也不甘示弱,凭借自己的智谋一次次化解危机,并进行反击。
他们的争斗逐渐从朝堂之上蔓延到了整个国家,使得郑国陷入了混乱之中。百姓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其他诸侯国看到郑国的内乱,都觉得有机可乘。一些国家开始对郑国虎视眈眈,试图趁虚而入。而甲和乙却依然沉浸在他们的权力斗争中,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
郑国的一位老臣看到这种情况,痛心疾首。他多次劝谏甲和乙,希望他们能够放下私人恩怨,以国家为重。然而,此时的甲和乙已经完全被权力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去老臣的话。
最终,郑国因为内部的争斗而变得日益衰败,国力大不如前。甲和乙的争斗也如同一场闹剧般收场,他们谁也没有真正获得胜利,反而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个故事就如“操戈入室”这个成语所表达的那样,原本是自家人,却因为内部的矛盾和争斗而互相伤害,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因为内部的不团结和争斗而走向衰落。我们应当从这些故事中吸取教训,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避免重蹈覆辙。
操戈入室-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