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

成语拼音

cuī kū lā xiǔ

摧枯拉朽成语解释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典故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成语典故

公元318年,琅琅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堂兄弟的支持和拥护下,建立东晋政权。王敦也因此而升任大将军、荆州牧。后来,由于晋元帝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王敦打算起兵反对朝廷。  王敦在武昌起兵出发前,劝说安南将军、梁州刺史甘卓一起举兵东下,甘卓答应了。但到出发那天,王敦已登上战船,甘卓却没有到,只是派了一名参军来到武昌,劝说王敦不要反叛朝廷。王敦听了非常吃惊,说:甘将军没有明白我上次和他谈的意思。我只是去消除皇上周围的坏人,没有它意。如果事情成功,我一定高封甘将军,请你转告甘将军。参军回禀甘卓后,甘卓仍然拿不定主意。也有谋士向他献计, 不妨答应王敦一起举兵,待他东下后再讨伐他。但甘卓怕将来说不清楚,还是不同意。  当时,湘州刺史司马承坚决反对王敦反叛朝廷。他得知王敦举兵东下,便派主簿邓骞前往襄阳,希望甘卓忠于朝廷,讨伐王敦。甘卓的参军李梁劝甘卓伺机而动,不要匆忙行事。如果王敦取胜,他必将重用甘卓;如果王敦不胜,朝廷必将重用甘卓,让他起兵平定叛乱。这样,无论哪一方取胜甘卓都不会吃亏,因此不能轻易举兵出战。  邓骞反驳李梁说,甘卓这样做是脚踩两只船,必然会招来祸患。其实,王敦的兵马不过万余,守卫武昌的不足五千,甘卓的军队超过王敦一倍,如果进军武昌,一定能取得胜利。最后他对甘卓说:甘将军如果发兵攻打武昌,就好像摧毁干枯的草和朽烂的树木那样容易,不必有什么顾虑。尽管如此,甘卓仍然犹豫不决。王敦挥军东下,见甘卓不来响应,又派参军乐道融去襄阳,再次劝说甘卓起兵。乐道融是反对王敦叛乱的,所以他劝甘卓起兵讨伐王敦。甘卓这才下了决心,写檄文声讨王敦罪状,同时调兵遣将讨伐王敦。王敦得知甘卓率军前来讨伐,非常害怕,又派甘卓的侄儿、参军甘卬请求甘卓回师襄阳;而都尉秦康劝说甘卓忠于朝廷,一举消灭王敦。但是甘卓优柔寡断,不听秦康劝告,竟然回师襄阳。后来,襄阳太守周虑等人与王敦勾结,将甘卓暗害。甘卓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王敦,结果因为动摇不定,反而被王敦暗算。

成语造句

敌人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如同朽木一般被摧枯拉朽地击败了。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战争频繁,局势动荡。 在某个王朝的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其中,有一支起义军逐渐崭露头角,他们的首领是一位极具智谋和勇气的人物。 这支起义军一路征战,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溃败。他们士气高昂,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的拥护。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起义军面对的是王朝的精锐部队。然而,起义军毫不畏惧,凭借着出色的战略和顽强的斗志,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战场上,起义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向敌军。他们的攻击犀利无比,让敌军毫无还手之力。王朝的军队虽然装备精良,但在起义军的猛攻下,就如同腐朽的树木和脆弱的枯草一般,迅速被摧毁。 起义军的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让敌人胆寒。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起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彻底打破了王朝的统治根基。这场战役的胜利,为起义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续的征程中,起义军继续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各地,推翻了腐朽的王朝,建立了新的政权,为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活。这段历史见证了起义军的强大力量和不屈精神,他们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改写了历史的篇章,让后人铭记。 这就是关于“摧枯拉朽”这个成语的故事,它展现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正义之师以绝对的优势和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壮丽场景。

摧枯拉朽-成语图片

摧枯拉朽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