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戈入室

成語拼音

cāo gē rù shì

操戈入室成語解釋

比喻深入瞭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典故出處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論者以柳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羣然和之。然則文之工者,傷理倍道,皆弗論乎!”

成語典故

東漢時期,鄭玄從師於孔融,深受孔融的喜愛,誇他能真正帶走他的學問。鄭玄徵對學者何休的《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等文章寫《墨守》、《廢疾》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擊中要害。何休看後感嘆地說:“鄭玄進了我的屋子操起我的矛來討伐我!”。

成語造句

兩人本是好友,卻因爲一些誤會而反目,最後竟然發展到操戈入室的地步。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動盪不安。有一個名爲鄭國的諸侯國,國內有兩位權臣,他們分別是甲和乙。 甲和乙原本共同輔佐鄭國國君,一開始兩人還能齊心協力,但隨着權力慾望的不斷膨脹,他們之間漸漸產生了嫌隙。甲性格剛猛,做事雷厲風行;乙則心思縝密,善於謀略。 隨着矛盾的加劇,乙開始暗中謀劃,試圖削弱甲的勢力。甲察覺到了乙的舉動,心中十分惱怒,他覺得乙這是在故意與他作對。於是,甲決定不再忍耐,他要主動出擊,與乙展開一場激烈的爭鬥。 就這樣,原本是一同爲國家效力的兩人,如今卻開始互相算計,爭鬥不休。甲開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處處給乙製造麻煩,而乙也不甘示弱,憑藉自己的智謀一次次化解危機,並進行反擊。 他們的爭鬥逐漸從朝堂之上蔓延到了整個國家,使得鄭國陷入了混亂之中。百姓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國家的發展也停滯不前。 其他諸侯國看到鄭國的內亂,都覺得有機可乘。一些國家開始對鄭國虎視眈眈,試圖趁虛而入。而甲和乙卻依然沉浸在他們的權力鬥爭中,全然不顧國家的安危。 鄭國的一位老臣看到這種情況,痛心疾首。他多次勸諫甲和乙,希望他們能夠放下私人恩怨,以國家爲重。然而,此時的甲和乙已經完全被權力矇蔽了雙眼,根本聽不進去老臣的話。 最終,鄭國因爲內部的爭鬥而變得日益衰敗,國力大不如前。甲和乙的爭鬥也如同一場鬧劇般收場,他們誰也沒有真正獲得勝利,反而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這個故事就如“操戈入室”這個成語所表達的那樣,原本是自家人,卻因爲內部的矛盾和爭鬥而互相傷害,最終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後果。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許多國家和組織都因爲內部的不團結和爭鬥而走向衰落。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明白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避免重蹈覆轍。

操戈入室-成語圖片

操戈入室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