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毁骨立

成语拼音

chái huǐ gǔ lì

柴毁骨立成语解释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典故出处

《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成语典故

隋朝时期,鲁郡司法书佐陈孝意为人公平廉洁,在郡内声望很高,他是一个难得的孝子,父亲去世,他丁忧离职,在家守丧尽孝道,期满被朝廷封为雁门郡丞,他仍然坚持整天吃素,经常思念死去的父亲,弄得人柴毁骨立。

成语造句

他经历了那场巨大的灾难后,整个人变得极度消瘦,如同柴毁骨立一般。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明的书生。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远大抱负,一心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为家族争光。 李明家中虽然并不富裕,但父母一直竭尽全力支持他读书。日子就这样平淡而又充实地过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家庭。李明的父亲突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家中的重担一下子全部落在了李明和母亲的肩上。 李明为了照顾父亲,日夜守在父亲的床前,亲自侍奉汤药,几乎没有时间去读书。看着父亲被病痛折磨,他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母亲也因为过度操劳和担忧,身体日渐消瘦。 几个月后,父亲的病情愈发严重,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李明悲痛欲绝,陷入了深深的哀伤之中。他整天以泪洗面,茶饭不思,身体也迅速消瘦下去。在这段时间里,他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希望。 周围的邻居看到李明的样子,都纷纷摇头叹息,他们对李明的母亲说:“你看看你家李明,如今真是形销骨立啊。”母亲看着儿子如此痛苦,心疼不已,但她知道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深厚,只能默默地陪伴在他身边,希望他能早日走出阴霾。 经过漫长的一段时间,李明终于慢慢从悲痛中走了出来。他意识到,父亲一定不希望看到自己这样消沉下去,他必须振作起来,完成父亲的遗愿。于是,李明重新拿起书本,开始刻苦读书。 他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学习,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后来,人们每当提起李明时,都会感慨他经历了丧父之痛后那柴毁骨立的样子,也钦佩他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就像李明一样,即使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只要我们能够坚强地面对,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身边的人,在他们还在的时候,好好地去关爱和陪伴他们。

柴毁骨立-成语图片

柴毁骨立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