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囚对泣

成语拼音

chǔ qiú duì qì

楚囚对泣成语解释

楚囚: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后泛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

典故出处

《晋书·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成语典故

公元316年,刘曜率军灭了西晋。司马睿在王导的拥护下在建康建立了东晋王朝。一些贵族及大臣每当天气晴朗时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饮酒,武城侯周凯发感慨引发大家都哭了起来,丞相王导说要收复神州,不能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

成语造句

当年国破家亡之时,他们二人只能相对而坐,如楚囚对泣般,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这样一段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有两个楚人,一个叫钟仪,一个叫伍举。他们在各自的人生中经历了许多波折。 钟仪原本在楚国有着安稳的生活,然而楚国在与晋国的一次交战中失利,他不幸被晋国俘获,从此沦为阶下囚。被囚禁的日子里,钟仪时常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楚国,但却只能被困在异国他乡的牢房中。 伍举也有着自己的坎坷经历。他因一些事情被迫逃离楚国,四处漂泊。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尝尽了艰辛与困苦。 一次偶然的机会,伍举流落到了晋国。在晋国,他意外地遇到了被囚禁的钟仪。两个命运多舛的楚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重逢,心中都涌起了无尽的感慨。他们相对而泣,诉说着各自的遭遇和对楚国的思念。 他们就如同被困在笼中的鸟儿,渴望着飞回自己的故乡。这种无奈和悲哀,让旁人看了也不禁为之动容。 然而,他们的遭遇并没有让他们一蹶不振。钟仪在囚禁中始终保持着对楚国的忠诚和对自己身份的坚守,他每天都弹着楚国的乐器,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伍举也没有放弃希望,他一直在寻找着回到楚国的机会。 后来,晋景公偶然得知了钟仪的事情,对他的忠诚和坚持颇为赞赏。晋景公认为钟仪是一个可利用的棋子,便决定放他回楚国,希望能借此挑起楚国的内部矛盾。钟仪终于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他将自己在晋国的遭遇如实禀报给了楚王。 楚王听后,深受感动,对钟仪的忠诚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而伍举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地回到了楚国。 钟仪和伍举的故事,就如同“楚囚对泣”这个成语一般,生动地展现了在困境中人们的无奈和悲哀,但同时也彰显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坚定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明白,即使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只要保持信念和希望,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就如同钟仪和伍举,尽管历经磨难,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楚国。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楚囚对泣”的故事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激励后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典范。

楚囚对泣-成语图片

楚囚对泣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