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上半下

成语拼音

bàn shàng bàn xià

半上半下成语解释

指两可之间。

典故出处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总是半上半下,让人摸不清他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李明。李明自幼聪慧好学,一心渴望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一天,李明偶然间结识了一位富家公子张华。张华虽然家境殷实,但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两人相识后,张华时常邀请李明一同玩乐,李明起初还能坚守本心,婉言拒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张华的多次邀请,李明心中也产生了动摇,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应该专心读书,为科举做准备;另一方面,又觉得偶尔放松一下也无妨。就这样,李明开始半上半下地跟着张华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学业也渐渐有所荒废。 李明的老师察觉到了他的变化,便严厉地告诫他:“学业为重,切不可因一时的玩乐而迷失了方向。”李明听后,心中十分愧疚,决定与张华断绝来往,重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可是,当张华再次找上门来,李明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不想辜负老师的期望,另一方面又觉得不好直接拒绝张华的情谊。 就这样,李明在这种半上半下的状态中纠结徘徊,始终未能完全下定决心。科举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而他的学业却进展缓慢。终于,在科举考试中,李明名落孙山。他懊悔不已,意识到自己因为半上半下的态度,既没有尽情享受玩乐,又耽误了学业,最终落得个两手空空的下场。 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一些人在面对抉择时犹豫不决,不能果断地做出决定,结果往往错失良机或者陷入困境。就如同《史记》中记载的鸿门宴上的项羽,在面对是否要除掉刘邦时,半上半下,犹豫不决,最终放虎归山,给自己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李明从这次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他明白了做事情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全力以赴的态度,不能总是处于半上半下的状态。从此,他发奋图强,不再受外界的干扰,最终通过努力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果断地做出选择,不能像李明一开始那样半上半下,摇摆不定。只有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否则,就可能像那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最终一事无成。

半上半下-成语图片

半上半下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