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聪塞明
成语拼音
- bì cōnɡ sè mínɡ
蔽聪塞明成语解释
-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典故出处
-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先由努力,后成自然。”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总是固执己见,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简直是蔽聪塞明,这样下去很难取得进步。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云国。云国的国王名叫云逸,他原本是一位聪慧且有远见的君主。
在云逸统治的初期,他广纳贤才,积极听取各方的建议,国家在他的治理下繁荣昌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云逸慢慢发生了变化。一些心怀叵测的大臣为了谋取私利,开始不断地阿谀奉承云逸,对他说尽各种好话。云逸在这些奉承声中渐渐迷失了自我,他开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需再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就这样,云逸逐渐变得骄傲自满,对于那些真诚进谏的忠臣,他开始不耐烦,甚至觉得他们是在故意找茬。慢慢地,他将那些敢于直言的大臣疏远,而那些善于谄媚的人则围绕在他身边。云逸开始蔽聪塞明,对国家真实的情况视而不见,对百姓的疾苦充耳不闻。
有一位老臣名叫李忠,他看到国家正在走向衰败,心急如焚。他多次冒死进谏,希望云逸能够醒悟。他引用历史上那些因为君主昏聩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苦口婆心地劝说云逸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重新重视大臣们的意见。然而,此时的云逸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他怒斥李忠,说他是故意扰乱人心。
由于云逸的蔽聪塞明,云国开始出现各种问题。百姓生活困苦,盗贼四起,周边的国家也察觉到云国的虚弱,开始蠢蠢欲动。终于,一场严重的危机爆发了。邻国趁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云国的军队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治理,战斗力大不如前,节节败退。
云逸此时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他后悔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后悔自己蔽聪塞明,没有听取忠臣的建议。然而,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最终,云国陷入了困境,曾经繁荣的国家变得一片狼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或者个人,都不能蔽聪塞明,不能被虚假的表象和奉承所迷惑,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重蹈覆辙。正如《贞观政要》中所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陷入自我封闭和盲目自信的陷阱,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才能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蔽聪塞明-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