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明塞聪
成语拼音
- bì míng sè cōng
蔽明塞聪成语解释
-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典故出处
- 宋·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对于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他总是充耳不闻,简直就是蔽明塞聪,这样下去如何能进步?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曾有一位国王。这位国王初登王位时,也有着满腔的抱负和治国的热情。
一开始,国王广纳贤才,积极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国家也呈现出一派繁荣之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王身边渐渐聚集了一些善于阿谀奉承的臣子。这些臣子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断地在国王耳边说着谄媚之言,夸赞国王的英明神武,让国王渐渐迷失在这些虚假的赞美声中。
慢慢地,国王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地去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对于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他开始觉得厌烦,认为他们是在故意挑刺。那些阿谀奉承的臣子们则趁机进谗言,使得一些忠臣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和贬谪。
就这样,国王如同被蒙蔽了双眼、堵塞了耳朵一般,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虚幻世界里。国家的真实情况他不再知晓,百姓的疾苦他也不再关心。
有一次,国内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们颗粒无收,生活陷入了绝境。然而,那些奸臣们却对国王隐瞒了这一情况,反而继续编造着虚假的繁荣景象让国王相信。
直到有一天,一位曾经被国王疏远的老臣,冒着极大的风险闯入王宫,当面指出了国王的错误。他引经据典,讲述了历史上那些因为被蒙蔽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例子,希望国王能够幡然醒悟。国王在震惊之余,终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蔽明塞聪的道路上走了太久,差点将国家带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他痛定思痛,重新广开言路,疏远那些奸臣,召回曾经被冤枉的忠臣。在国王的努力下,国家逐渐恢复了生机,又走上了正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或者个人,都不能让自己陷入蔽明塞聪的境地。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客观地看待事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自我蒙蔽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蔽明塞聪-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