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强打弱

成语拼音

bì qiáng dǎ ruò

避强打弱成语解释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典故出处

见避强击惰”。

成语典故

运动战的实行方面,问题是很多的,例如……避强打弱,围城打援、佯攻、防空、处在几个敌人之间、超越敌人作战……等等。★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成语造句

在战场上,一些将领为了尽快取得胜利,采取了不太光彩的策略,避强打弱,这种行为虽然可能带来一时的优势,但却并非真正的英勇之举。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动荡时期,有两个国家常年交战,分别是陈国和蔡国。陈国国力较为强大,兵强马壮;而蔡国则相对弱小,在军事力量上处于劣势。 蔡国的将领们面对陈国的威胁,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深知正面与陈国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又不能坐以待毙。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一位智谋超群的将军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战略:避强打弱。 他分析道:“陈国虽强,但也并非无懈可击。我们不能盲目地去冲击他们的主力部队,而是要寻找他们的弱点和防守薄弱之处。比如,他们在边境的一些地区可能会因为战线过长而兵力分散,这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机会。我们避开他们强大的军队,转而攻击这些相对较弱的地方,逐步削弱他们的势力,积小胜为大胜。” 蔡国的国王和其他将领们听后,觉得这个策略十分可行。于是,他们开始精心策划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有一次,蔡国军队探查到陈国在边境的一处据点虽然重要,但防守力量并不雄厚。蔡国军队便悄悄集结,趁着夜色发动了突然袭击。陈国军队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蔡国顺利地占领了这个据点。 通过这样一次次避强打弱的行动,蔡国逐渐积累了一些胜利,也让陈国开始对蔡国有所忌惮。而蔡国则借此机会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在历史上,这样避强打弱的策略也被许多军事家所运用。比如《孙子兵法》中就强调要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灵活作战,不与强敌正面硬拼。就如同蔡国一样,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通过巧妙的战略和战术安排,找到对方的软肋,从而实现以弱胜强的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国凭借着避强打弱的策略,在与陈国的长期对抗中逐渐站稳了脚跟,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个故事也让后人明白了在困境中要善于思考,灵活应变,不盲目蛮干,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出路。

避强打弱-成语图片

避强打弱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