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
成语拼音
- dōng shān zài qǐ
东山再起成语解释
-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典故出处
-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成语典故
-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 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成语造句
- 他虽然遭遇了重大挫折,但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才能,相信终有一日能够东山再起。
成语故事
- 谢安是东晋时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出身名门望族,年轻时就才华横溢,声名远扬。然而,他却无意仕途,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选择隐居在会稽东山,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当时,东晋王朝面临着来自北方前秦的巨大威胁。前秦皇帝苻坚踌躇满志,率领着强大的军队,妄图一举吞并东晋。东晋朝廷内部人心惶惶,急需一位有能力的将领来抵御外敌。在这个关键时刻,众人想到了谢安。
于是,朝廷再次派人去请谢安出山。谢安深知国家面临的危机,他毅然决定放下隐居的生活,承担起拯救国家的重任。他迅速组织起军队,积极备战。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军队的总指挥,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智慧。他沉着冷静地制定战略战术,巧妙地指挥军队作战。东晋军队在他的带领下,士气高昂,奋勇杀敌。
最终,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挽救了东晋王朝,也让谢安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战后,谢安继续为国家效力,他的功绩被人们广为传颂。
谢安在经历了隐居生活后,又能重新出山,为国家建立卓越功勋,正可谓是“东山再起”。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世的佳话,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不要放弃希望,要勇于重新崛起,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奋斗。正如《晋书·谢安传》中所记载:“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谢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什么是担当与责任。他的东山再起,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东晋王朝的幸运。这一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在面对挫折时用来鼓舞自己的精神力量。
东山再起-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