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

成語拼音

dōng shān zài qǐ

東山再起成語解釋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典故出處

《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爲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爲安。”

成語典故

公元383年八月,苻堅親自帶領八十七萬大軍從長安出發。向南的大路上,煙塵滾 滾,步兵、騎兵,再加上車輛、馬匹、輜重,隊伍浩浩蕩蕩,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長。  過了一個月,苻堅主力到達項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軍也沿江順流東下,黃河北邊來的人馬也到了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從東到西一萬多里長的戰線上,前秦水陸兩路進軍,向江南逼近。  這個消息傳到建康,晉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員都着了慌。晉朝軍民都不願讓江南陷落在前秦手裏,大家都盼望宰相謝安拿主意。  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時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遊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爲他是個挺有才幹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有人推舉他做官,他上任一個多月,就不想幹了。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着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麼辦?”  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爲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爲“東山再起”。

成語造句

他雖然遭遇了重大挫折,但憑藉着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才能,相信終有一日能夠東山再起。

成語故事

謝安是東晉時期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他出身名門望族,年輕時就才華橫溢,聲名遠揚。然而,他卻無意仕途,多次拒絕朝廷的徵召,選擇隱居在會稽東山,過着悠閒自在的生活。 當時,東晉王朝面臨着來自北方前秦的巨大威脅。前秦皇帝苻堅躊躇滿志,率領着強大的軍隊,妄圖一舉吞併東晉。東晉朝廷內部人心惶惶,急需一位有能力的將領來抵禦外敵。在這個關鍵時刻,衆人想到了謝安。 於是,朝廷再次派人去請謝安出山。謝安深知國家面臨的危機,他毅然決定放下隱居的生活,承擔起拯救國家的重任。他迅速組織起軍隊,積極備戰。 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爲東晉軍隊的總指揮,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非凡的智慧。他沉着冷靜地制定戰略戰術,巧妙地指揮軍隊作戰。東晉軍隊在他的帶領下,士氣高昂,奮勇殺敵。 最終,東晉軍隊以少勝多,取得了淝水之戰的輝煌勝利。這場勝利不僅挽救了東晉王朝,也讓謝安的聲譽達到了頂峯。戰後,謝安繼續爲國家效力,他的功績被人們廣爲傳頌。 謝安在經歷了隱居生活後,又能重新出山,爲國家建立卓越功勳,正可謂是“東山再起”。他的故事成爲了後世的佳話,激勵着無數人在面對困境和挫折時,不要放棄希望,要勇於重新崛起,爲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而努力奮鬥。正如《晉書·謝安傳》中所記載:“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爲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爲安。”謝安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堅韌不拔,什麼是擔當與責任。他的東山再起,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更是東晉王朝的幸運。這一成語也因此流傳至今,成爲了人們在面對挫折時用來鼓舞自己的精神力量。

東山再起-成語圖片

東山再起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