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在膏肓
成语拼音
- bìng zài gāo huāng
病在膏肓成语解释
-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典故出处
- 宋·朱熹《与台端书》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顾以不当其任,虽欲一效其伎而无所施耳。”
成语典故
- 便遇秦和医国手,只恐他病在膏肓怎救?★明邵璨《香囊记·问卜》
成语造句
- 他整日酗酒抽烟,生活毫无规律,如今身体状况极差,已是病在膏肓,令人惋惜。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晋景公生了一场重病,他派人去秦国请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名医来为自己诊治。
医缓还没到晋国的时候,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看到两个小人,其中一个说:“那个医缓可是个厉害的医生,他要是来了,肯定会找到我们并把我们除掉,我们该怎么办呢?”另一个小人说:“不用怕,我们藏在肓之上,膏之下,他是没办法奈何我们的。”
不久后,医缓到了。他仔细为晋景公诊断后,摇了摇头,沉重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深入膏肓,药物已经无法到达那里进行医治了,我也无能为力了。”晋景公听了,想起自己之前做的梦,叹息着说:“您的诊断和我梦中的情景一模一样啊。”
尽管晋景公知道自己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但他还是赏赐了医缓,然后送他回秦国。后来,晋景公的病情日益加重,最终还是去世了。
“病在膏肓”这个成语由此而来,用来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情就如同病入膏肓一般,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比如一些朝代的衰落,往往是因为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如同病邪深入膏肓,难以根除。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可能会导致问题不断恶化,最终变得无法解决。正如医缓面对晋景公的病一样,有时候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可能已经太晚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关注自身和周围的各种情况。不能等到问题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去重视。我们要善于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避免“病在膏肓”的情况出现。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总之,“病在膏肓”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疾病的描述,更是对我们处理事情、面对问题的一种警示。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才能避免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
病在膏肓-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