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在膏肓

成語拼音

bìng zài gāo huāng

病在膏肓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典故出處

宋·朱熹《與臺端書》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顧以不當其任,雖欲一效其伎而無所施耳。”

成語典故

便遇秦和醫國手,只恐他病在膏肓怎救?★明邵璨《香囊記·問卜》

成語造句

他整日酗酒抽菸,生活毫無規律,如今身體狀況極差,已是病在膏肓,令人惋惜。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景公生了一場重病,他派人去秦國請了一位名叫醫緩的名醫來爲自己診治。 醫緩還沒到晉國的時候,晉景公做了一個夢。夢中他看到兩個小人,其中一個說:“那個醫緩可是個厲害的醫生,他要是來了,肯定會找到我們並把我們除掉,我們該怎麼辦呢?”另一個小人說:“不用怕,我們藏在肓之上,膏之下,他是沒辦法奈何我們的。” 不久後,醫緩到了。他仔細爲晉景公診斷後,搖了搖頭,沉重地說:“大王,您的病已經深入膏肓,藥物已經無法到達那裏進行醫治了,我也無能爲力了。”晉景公聽了,想起自己之前做的夢,嘆息着說:“您的診斷和我夢中的情景一模一樣啊。” 儘管晉景公知道自己的病已經無法醫治,但他還是賞賜了醫緩,然後送他回秦國。後來,晉景公的病情日益加重,最終還是去世了。 “病在膏肓”這個成語由此而來,用來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事情就如同病入膏肓一般,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比如一些朝代的衰落,往往是因爲長期積累的各種問題,如同病邪深入膏肓,難以根除。在面對困難和問題時,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就可能會導致問題不斷惡化,最終變得無法解決。正如醫緩面對晉景公的病一樣,有時候當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可能已經太晚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時刻保持警惕,關注自身和周圍的各種情況。不能等到問題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纔去重視。我們要善於發現潛在的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解決,避免“病在膏肓”的情況出現。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明白防患於未然的重要性。 總之,“病在膏肓”這個成語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疾病的描述,更是對我們處理事情、面對問題的一種警示。只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才能避免陷入無法挽回的困境。

病在膏肓-成語圖片

病在膏肓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