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绷孩儿
成语拼音
- dào bēng hái ér
倒绷孩儿成语解释
- 绷: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典故出处
- 《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十七:“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
成语典故
- 宋仁宗时期,读书人苗振做了几年官然后去朝廷应试,当朝丞相晏殊让他温习功课。苗振说自己不会倒绷孩儿的。结果苗振在考试中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写成“普天之下莫非王”而落选。苗振见晏殊觉得十分羞愧。
成语造句
- 他本是这方面的行家,这次却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真是倒绷孩儿,令人意外。
成语故事
-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儿科医生,名叫钱乙。他自幼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在儿科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钱乙一生致力于救治患儿,无论病情多么复杂棘手,他都能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他的名声远扬,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带着患病的孩子找他诊治。
有一次,钱乙被邀请到一户富贵人家去给他们的小少爷看病。这户人家对钱乙极为敬重,奉为上宾,希望他能尽快治好小少爷的病。钱乙经过仔细的诊断后,确定了治疗方案,并开了一些药方。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抓药的过程中,由于药童的疏忽,竟然将一味药抓错了。
钱乙在查看煎好的药时,立刻发现了这个错误。他顿时感到十分懊恼和自责,心想自己行医多年,怎么会出现这样低级的失误。他赶紧重新调配了正确的药给小少爷服用,幸好发现及时,没有对小少爷的病情造成太大的影响。
这件事情给钱乙敲响了警钟,他意识到即使自己经验再丰富,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从此之后,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对待每一个患儿都格外用心和谨慎。
后来,人们知道了这件事,便用“倒绷孩儿”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对原本擅长的事情,因为疏忽大意而出现失误。就像钱乙这样的名医,也会在一时的疏忽下犯下这样的错误。这也提醒着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认真,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都曾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应当以史为鉴,从钱乙的故事中汲取教训,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避免“倒绷孩儿”的情况发生。即使我们在某个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不能骄傲自满,而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以确保能够始终如一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取得更大的成功。
倒绷孩儿-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