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不作

成语拼音

bù kuì bù zuò

不愧不作成语解释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典故出处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做人就应该坦坦荡荡,行事光明磊落,如此才能不愧不作,俯仰无愧。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为晏婴的人,他以其智慧和品德备受尊敬。 晏婴身材矮小,但他的才华和勇气却远超常人。当时,齐国的朝政较为复杂,一些大臣为了个人利益勾心斗角。然而,晏婴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一心为了国家和百姓。 有一次,邻国的使者来访,齐王为了显示齐国的威严,特意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在宴会上,齐王故意让晏婴去接待使者,想借此机会让使者看到齐国大臣的威风。晏婴不卑不亢地接待了使者,他的言行举止得体大方,既没有过分谦卑,也没有傲慢无礼。使者对晏婴的表现十分赞赏,对齐王说:“贵国的这位大臣,真可谓是不亢不卑,令人敬佩。” 在处理政务上,晏婴也是兢兢业业,毫不懈怠。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积极为百姓谋福祉。面对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和法规,他敢于直言进谏,不怕得罪齐王和其他权贵。 齐国曾经面临一场严重的旱灾,百姓生活困苦。晏婴向齐王建议开仓放粮,救助灾民。但有些大臣却担心这样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纷纷反对。晏婴据理力争,引用历史上的事例,说明救助百姓的重要性。最终,齐王采纳了晏婴的建议,缓解了百姓的困境。 晏婴的一生,始终保持着不愧不作的品质。他不做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也不因为外界的压力和诱惑而改变自己的立场。他的行为和品德成为了齐国百姓的楷模,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晏婴以其坦荡的胸怀和无愧的行为,展现了君子的风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愧不作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不愧不作-成语图片

不愧不作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