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泰山

成语拼音

bù shí tài shān

不识泰山成语解释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典故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初入职场时,因疏忽大意得罪了一位重要客户,后来才知道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名叫李明。李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却胸怀大志,渴望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李明踏上了漫长的求学之路。他四处拜访名师,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有一次,李明来到了一座闻名遐迩的学府。这里汇聚了许多当时顶尖的学者和大师。李明非常兴奋,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然而,当他初次拜见学府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时,却因为自己的无知和鲁莽而冒犯了对方。 老学者对李明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认为他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但李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还觉得老学者有些小题大做。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在学府中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他的优异表现引起了其他学者和学生的关注和赞赏。然而,那位被他曾经冒犯过的老学者却始终对他不冷不热。 直到有一天,学府中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学术研讨会。李明在会上发表了一篇精彩绝伦的演讲,他的观点新颖独特,论证严密有力,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老学者在台下静静地听着,心中不禁对李明的才华感到钦佩。 研讨会结束后,老学者主动找到了李明。他诚恳地对李明说:“年轻人,之前是我对你有所偏见,我没有看到你的真正才能。现在我才知道,我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李明听了老学者的话,感到非常羞愧和自责。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 从那以后,李明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进步。他不仅与老学者成为了忘年之交,还在老学者的指导下,取得了更加卓越的成就。而“不识泰山”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和短视而错过那些真正有才华和价值的人或事物。 在历史上,类似这样因为最初的轻视而后又幡然醒悟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春秋时期的秦穆公,一开始没有重视百里奚这个人才,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将百里奚招致麾下,成就了一番霸业。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在面对他人和事物时,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洞察力,避免因为自己的偏见和短视而错失良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走向成功的道路。

不识泰山-成语图片

不识泰山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