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泰山

成語拼音

bù shí tài shān

不識泰山成語解釋

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典故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初入職場時,因疏忽大意得罪了一位重要客戶,後來才知道自己有眼不識泰山。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明。李明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他卻胸懷大志,渴望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 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李明踏上了漫長的求學之路。他四處拜訪名師,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過程中,他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有一次,李明來到了一座聞名遐邇的學府。這裏匯聚了許多當時頂尖的學者和大師。李明非常興奮,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這裏學習到更多的東西。然而,當他初次拜見學府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學者時,卻因爲自己的無知和魯莽而冒犯了對方。 老學者對李明的行爲感到非常不滿,認爲他缺乏基本的禮貌和尊重。但李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還覺得老學者有些小題大做。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在學府中逐漸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他的優異表現引起了其他學者和學生的關注和讚賞。然而,那位被他曾經冒犯過的老學者卻始終對他不冷不熱。 直到有一天,學府中舉行了一場重要的學術研討會。李明在會上發表了一篇精彩絕倫的演講,他的觀點新穎獨特,論證嚴密有力,贏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老學者在臺下靜靜地聽着,心中不禁對李明的才華感到欽佩。 研討會結束後,老學者主動找到了李明。他誠懇地對李明說:“年輕人,之前是我對你有所偏見,我沒有看到你的真正才能。現在我才知道,我是有眼不識泰山啊。”李明聽了老學者的話,感到非常羞愧和自責。他意識到自己當初的行爲是多麼的幼稚和無知。 從那以後,李明更加努力地學習和進步。他不僅與老學者成爲了忘年之交,還在老學者的指導下,取得了更加卓越的成就。而“不識泰山”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用來提醒人們不要因爲自己的無知和短視而錯過那些真正有才華和價值的人或事物。 在歷史上,類似這樣因爲最初的輕視而後又幡然醒悟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春秋時期的秦穆公,一開始沒有重視百里奚這個人才,後來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最終將百里奚招致麾下,成就了一番霸業。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在面對他人和事物時,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和敏銳的洞察力,避免因爲自己的偏見和短視而錯失良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成長和進步,走向成功的道路。

不識泰山-成語圖片

不識泰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