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善夫

成语拼音

bù yi shàn fū

不亦善夫成语解释

不也很好吗!

典故出处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避免了重大损失,如此行事,不亦善夫。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一定的治国才能,但他在一些事情上的处理却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卫国有一位大臣名叫史鱼,他为人正直,对国家忠心耿耿。史鱼一直希望卫灵公能够广纳贤才,任用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治理国家,并且能够远离那些奸佞小人。然而,卫灵公却常常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没有完全采纳史鱼的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史鱼看到卫国的局势逐渐变得复杂和不稳定。他心中忧虑不已,但多次进谏却未能改变卫灵公的一些做法。史鱼深知自己年事已高,时日无多,担心自己无法再为国家尽力。 在临终之际,史鱼把儿子叫到床前,对他说:“我身为大臣,未能让国君完全采纳正确的治国之道,这是我的失职。我死之后,你不要按照常规将我安葬,把我的尸体放在窗户边,以此来警醒国君。”儿子虽然悲痛,但还是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史鱼去世后,他的儿子按照他的吩咐去做了。卫灵公前来吊唁时,看到史鱼的尸体放置的奇怪位置,感到十分惊讶。史鱼的儿子便将父亲的遗愿告知了卫灵公,卫灵公这才意识到史鱼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和深深的忧虑。 卫灵公被史鱼的举动所震撼,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治国策略,努力改正之前的一些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卫国的局势逐渐有了好转。 后来,人们在谈论起史鱼时,都对他这种至死仍心系国家的精神表示敬佩,认为他这样的行为不亦善夫。史鱼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期望,他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世的佳话,让人们明白,一个真正的忠臣,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他的这种精神也激励着后来的人们,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大义时,要坚定地挺身而出,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就如同史鱼一样,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被后人铭记和传颂。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不亦善夫”所蕴含的深意,那就是对那些美好、值得赞扬的行为或品德的一种肯定。史鱼以其独特而坚定的方式,为国家和君主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的行为正是“不亦善夫”的生动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人物和事迹不断提醒着我们,要以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亦善夫-成语图片

不亦善夫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