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褒贬
成语拼音
- bù zhì bāo biǎn
不置褒贬成语解释
-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典故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对于这件事,大家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人极力支持,有人强烈反对,而他却不置褒贬,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官员。他身处复杂的官场之中,为人十分谨慎。
当时的朝廷局势变幻莫测,不同的势力和派别相互争斗。李明对于许多人和事都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态度,那就是不置褒贬。
有一次,朝廷中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一方主张推行一项新的政策,认为这会带来诸多好处;而另一方则坚决反对,认为此举存在诸多弊端。众多官员纷纷表态,有的大力支持,有的极力反对,而李明却始终保持沉默,不发表任何明确的意见。
他的这种态度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和质疑。有人问他为何不表明立场,李明只是微微一笑,回答道:“局势尚未明朗,我不宜过早下结论。”
其实,李明并非没有自己的看法,只是他深知官场的险恶。过早地表明鲜明的态度,很可能会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他想起历史上曾有许多官员因为轻易地褒贬他人或某事,而遭到报复或陷入困境。
在古代的典籍中,也曾记载过类似的事例。那些过于直率地表达观点的人,往往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李明希望能够避免这样的命运,所以选择了不置褒贬的处世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场争论有了结果。事实证明,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而当初那些过早表态的官员们,有的因为支持了错误的一方而受到责罚,有的则因为与反对者结怨而遭到排挤。而李明因为没有明确表态,得以置身事外,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然而,这种不置褒贬的态度也并非总是有利。有时候,他的上级会觉得他缺乏主见,不够果断。但李明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他认为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一定的中立和谨慎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李明的做法没有让他获得特别突出的成就,但也让他在官场中平稳地度过了许多年。他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一个例子,提醒着后人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要谨慎对待,不要轻易地作出褒贬,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置褒贬,看似是一种逃避或者消极的态度,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它却也能成为一种保护自己的智慧策略。就如同李明一般,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中寻得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不置褒贬-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