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亲

成语拼音

dà yì miè qīn

大义灭亲成语解释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典故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造句

他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到大义灭亲,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是卫庄公的宠妾所生之子。他生性残忍且好武,卫庄公对他十分溺爱,放任他胡作非为。 大夫石碏多次劝谏卫庄公要好好管教州吁,以免他日后惹出大祸,但卫庄公并未将其放在心上。后来卫庄公去世,卫桓公即位。州吁更加肆无忌惮,他与石碏的儿子石厚一起狼狈为奸,为非作歹。 不久,州吁竟然杀害了卫桓公,自己篡位当了国君。州吁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卫国百姓的极大不满和怨恨。 石碏看到卫国陷入如此混乱的局面,痛心疾首。他虽然疼爱自己的儿子石厚,但更清楚州吁的所作所为对卫国造成的巨大危害。为了拯救卫国,石碏决定大义灭亲。 他暗中与陈国联系,设计诱骗州吁和石厚前往陈国。州吁和石厚不知是计,欣然前往。当他们到达陈国后,石碏便请求陈桓公将他们扣押。陈桓公答应了石碏的请求。 石碏随即将州吁和石厚的罪行告知卫国的大臣们,并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最终,州吁被处死,石厚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石碏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亲情,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儿子送上了绝路。他的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敬重和赞扬,也成为了后世的一段佳话。在历史的长河中,大义灭亲的事例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体现了一个人对正义和道德的坚守,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为了更伟大的目标而舍弃了个人的情感和利益。正如石碏一样,在国家面临危机之时,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艰难的抉择,为卫国的稳定和安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大义灭亲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精神的象征。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正义与亲情的抉择时,要有勇气和担当,以大局为重,为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不惜付出个人的牺牲。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能够坚守正义的底线,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大义灭亲-成语图片

大义灭亲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