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滅親

成語拼音

dà yì miè qīn

大義滅親成語解釋

大義:正義,正道;親:親屬。爲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典故出處

《左傳·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籲殺死哥哥衛桓公,自立爲國君。  州籲驅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的父親——衛國的大臣石碏(que),怎樣鞏固州籲的統治地位。石碏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籲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麼辦?”石碏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着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碏連連點頭。  州籲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碏的安排。  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籲處死。衛國的大臣們爲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應該從寬。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爲石碏殺了兒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造句

他爲了維護正義和公平,在關鍵時刻能夠做到大義滅親,這種精神令人欽佩。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衛國的州籲是衛莊公的寵妾所生之子。他生性殘忍且好武,衛莊公對他十分溺愛,放任他胡作非爲。 大夫石碏多次勸諫衛莊公要好好管教州籲,以免他日後惹出大禍,但衛莊公並未將其放在心上。後來衛莊公去世,衛桓公即位。州籲更加肆無忌憚,他與石碏的兒子石厚一起狼狽爲奸,爲非作歹。 不久,州籲竟然殺害了衛桓公,自己篡位當了國君。州籲的倒行逆施引起了衛國百姓的極大不滿和怨恨。 石碏看到衛國陷入如此混亂的局面,痛心疾首。他雖然疼愛自己的兒子石厚,但更清楚州籲的所作所爲對衛國造成的巨大危害。爲了拯救衛國,石碏決定大義滅親。 他暗中與陳國聯繫,設計誘騙州籲和石厚前往陳國。州籲和石厚不知是計,欣然前往。當他們到達陳國後,石碏便請求陳桓公將他們扣押。陳桓公答應了石碏的請求。 石碏隨即將州籲和石厚的罪行告知衛國的大臣們,並得到了大臣們的支持。最終,州籲被處死,石厚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石碏爲了國家的利益,不顧親情,毅然決然地將自己的兒子送上了絕路。他的這種大義滅親的行爲,受到了人們的敬重和讚揚,也成爲了後世的一段佳話。在歷史的長河中,大義滅親的事例屢見不鮮。這種行爲體現了一個人對正義和道德的堅守,對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責任感。他們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爲了更偉大的目標而捨棄了個人的情感和利益。正如石碏一樣,在國家面臨危機之時,毫不猶豫地做出了艱難的抉擇,爲衛國的穩定和安寧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大義滅親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精神的象徵。它提醒着人們,在面對正義與親情的抉擇時,要有勇氣和擔當,以大局爲重,爲了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不惜付出個人的犧牲。在當今社會,我們也同樣需要這種精神,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時,我們要能夠堅守正義的底線,爲了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大義滅親-成語圖片

大義滅親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