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词
成语拼音
- dà fàng jué cí
大放厥词成语解释
-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典故出处
-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成语典故
-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学,10 岁以后,他的诗文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凭他的才华考取了进士。26岁担任集贤殿书院正字,替唐王朝编辑、整理图书,有机会阅读了许多书籍。他主张改革朝政,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活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省零陵县)司马,过了10年再贬为柳州(现在广西柳州市)刺史。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年47岁。 柳宗元的散文丰富而多采。他的短篇寓言简练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游记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他的论说文缜密谨严,条理井然。他的诗风清朗疏淡,用功精细。他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写了《祭柳子厚文》这篇文章,其中用了这样两句来赞扬柳宗元的文采才华:“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意思是说文笔秀美,尽力铺陈词藻,美如晶莹净洁的玉石。
成语造句
- 他在众人面前毫无顾忌地大放厥词,完全不考虑后果。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国内有一位名叫张华的文人。张华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在国内也算是小有名气。
当时,国家的朝政被一些奸臣所把持,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断地欺压百姓,弄得民不聊生。张华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悲愤,他多次上书朝廷,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状况,但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有一次,朝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参加。张华也在被邀之列。在宴会上,大家都尽情地享受着美酒佳肴,谈笑风生。然而,张华却一直沉默不语,心中想着国家的现状和百姓的苦难。
当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奸臣站起来,开始大放厥词。他吹嘘自己的功绩,贬低其他大臣,甚至还对皇帝阿谀奉承。张华实在是忍无可忍,他站起来,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地斥责这位奸臣,指出他的种种恶行和错误。
张华的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张华竟敢如此大胆地当面指责奸臣。奸臣恼羞成怒,他立刻向皇帝告状,说张华在宴会上放肆无礼,诋毁朝廷大臣。皇帝听信了奸臣的话,下令将张华逮捕入狱。
张华在狱中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他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他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而挺身而出。最终,张华被判处了死刑。
张华的事迹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都对他的勇敢和正义表示敬佩。虽然他最终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更多的人起来反抗奸臣的统治,为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时,我们不能沉默不语,而应该像张华一样,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即使会面临危险和困难,我们也不能退缩,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些喜欢大放厥词的人,他们往往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故意歪曲事实,误导他人。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大放厥词-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