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成语拼音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成语解释

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典故出处

《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成语典故

唐朝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魏征整理修订的《类礼》列为经书。唐玄宗命元澹校阅,右丞相张说认为已经有郑玄作注成为经书。元澹写《释疑》表明自己观点:郑玄的注过时了,魏征不是下棋人,他是旁观者所以注解得比较真实。

成语造句

在很多事情上,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像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深陷其中无法看清局势,而周围的人却能清晰地看出问题所在。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交战频繁。有一次,秦国大军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出大将晋鄙率领军队前往救援。 然而,魏王害怕秦国的势力,命令晋鄙在边境上按兵不动,观望形势。赵国的相国平原君心急如焚,他的夫人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于是平原君多次写信给信陵君,请求他说服魏王出兵。 信陵君用尽各种办法劝说魏王,但魏王始终不为所动。在无奈之下,信陵君决定采用门客侯嬴的计策,通过魏王宠爱的如姬盗出了兵符,然后亲自前往晋鄙军中夺取兵权。 信陵君带着门客来到晋鄙军中,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接管军队。晋鄙心中起疑,他觉得这件事情十分蹊跷,不肯轻易交出兵权。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信陵君的门客朱亥突然拿出铁锤,击杀了晋鄙,信陵君成功接管了军队。 随后,信陵君率领魏军向邯郸进发,与赵国军队里应外合,打败了秦军,解除了邯郸之围。 在这个过程中,魏王作为当事人,被对秦国的恐惧所左右,在是否出兵救援赵国的问题上犹豫不决,陷入了“当局者迷”的困境。而信陵君等旁观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局势的关键所在,果断采取行动,最终实现了救援赵国的目标,可谓是“旁观者清”。 其实,在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在鸿门宴上未能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除掉刘邦,就是因为他作为当局者,被自己的情感和骄傲所蒙蔽,没有看清刘邦日后可能带来的威胁。而范增作为旁观者,却能清晰地认识到刘邦的危险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当我们身处某件事情之中时,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利益、情感或者偏见等因素,而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而那些置身事外的人,反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更合理的建议。所以,我们要学会跳出自己的局限,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这样才能避免“当局者迷”,更好地做出决策和判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成语图片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