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成語拼音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成語解釋

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塗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典故出處

《舊唐書·元行衝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成語典故

唐朝大臣魏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魏徵整理修訂的《類禮》列爲經書。唐玄宗命元澹校閱,右丞相張說認爲已經有鄭玄作注成爲經書。元澹寫《釋疑》表明自己觀點:鄭玄的注過時了,魏徵不是下棋人,他是旁觀者所以註解得比較真實。

成語造句

在很多事情上,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像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深陷其中無法看清局勢,而周圍的人卻能清晰地看出問題所在。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交戰頻繁。有一次,秦國大軍圍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出大將晉鄙率領軍隊前往救援。 然而,魏王害怕秦國的勢力,命令晉鄙在邊境上按兵不動,觀望形勢。趙國的相國平原君心急如焚,他的夫人是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姐姐,於是平原君多次寫信給信陵君,請求他說服魏王出兵。 信陵君用盡各種辦法勸說魏王,但魏王始終不爲所動。在無奈之下,信陵君決定採用門客侯嬴的計策,通過魏王寵愛的如姬盜出了兵符,然後親自前往晉鄙軍中奪取兵權。 信陵君帶着門客來到晉鄙軍中,假傳魏王的命令要接管軍隊。晉鄙心中起疑,他覺得這件事情十分蹊蹺,不肯輕易交出兵權。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信陵君的門客朱亥突然拿出鐵錘,擊殺了晉鄙,信陵君成功接管了軍隊。 隨後,信陵君率領魏軍向邯鄲進發,與趙國軍隊裏應外合,打敗了秦軍,解除了邯鄲之圍。 在這個過程中,魏王作爲當事人,被對秦國的恐懼所左右,在是否出兵救援趙國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陷入了“當局者迷”的困境。而信陵君等旁觀者,能夠更清楚地看到局勢的關鍵所在,果斷採取行動,最終實現了救援趙國的目標,可謂是“旁觀者清”。 其實,在歷史上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在楚漢相爭時期,項羽在鴻門宴上未能聽從謀士范增的建議除掉劉邦,就是因爲他作爲當局者,被自己的情感和驕傲所矇蔽,沒有看清劉邦日後可能帶來的威脅。而范增作爲旁觀者,卻能清晰地認識到劉邦的危險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當我們身處某件事情之中時,可能會因爲自身的利益、情感或者偏見等因素,而無法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而那些置身事外的人,反而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給出更合理的建議。所以,我們要學會跳出自己的侷限,多聽取他人的意見和看法,這樣才能避免“當局者迷”,更好地做出決策和判斷。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成語圖片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