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成语拼音

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成语解释

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典故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成语典故

但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成语造句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价值,就像在团队合作中,有的人擅长统筹规划,有的人精于细节处理,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卫国。卫国有一位贤能的大臣名叫宁戚。 宁戚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志向高远,一心想要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他听闻齐国的齐桓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便决定前往齐国谋求发展。 经过漫长的旅途,宁戚终于来到了齐国。然而,一开始他并没有得到齐桓公的重视,只能在城门外等待机会。 有一天,齐桓公出城视察,宁戚就敲击着牛角大声唱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齐桓公觉得这个人与众不同,便将他带回宫中,想要听听他的见解。 在交谈中,齐桓公发现宁戚虽然没有高贵的出身和显赫的背景,但他有着非凡的见识和智慧。宁戚向齐桓公阐述了自己对于治国理政的看法,他指出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的权贵和精英,每一个阶层的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齐桓公深受启发,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可能过于看重那些出身高贵、声名显赫的大臣,而忽略了一些像宁戚这样虽然出身平凡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 于是,齐桓公开始广纳贤才,不论出身,只要有能力和才华,都给予重用。在他的治理下,齐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那些出身高贵的大臣固然有着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像宁戚这样的普通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能仅仅因为一个方面的因素就对他人全盘否定或过分夸大。 正如历史上的许多事例一样,有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人,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有些被寄予厚望的人,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评价一个人时,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既要看到他们的短处,也要发现他们的长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其他领域,都需要我们秉持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念。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成语图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