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成語拼音

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成語解釋

短不足,長有餘。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典故出處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成語典故

但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只要盡忠輔佐闖王,總還是有可用之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成語造句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和價值,就像在團隊合作中,有的人擅長統籌規劃,有的人精於細節處理,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有一位賢能的大臣名叫甯戚。 甯戚雖然出身貧寒,但他勤奮好學,志向高遠,一心想要爲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他聽聞齊國的齊桓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便決定前往齊國謀求發展。 經過漫長的旅途,甯戚終於來到了齊國。然而,一開始他並沒有得到齊桓公的重視,只能在城門外等待機會。 有一天,齊桓公出城視察,甯戚就敲擊着牛角大聲唱歌,引起了齊桓公的注意。齊桓公覺得這個人與衆不同,便將他帶回宮中,想要聽聽他的見解。 在交談中,齊桓公發現甯戚雖然沒有高貴的出身和顯赫的背景,但他有着非凡的見識和智慧。甯戚向齊桓公闡述了自己對於治國理政的看法,他指出國家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少數的權貴和精英,每一個階層的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作用。 齊桓公深受啓發,他意識到自己之前可能過於看重那些出身高貴、聲名顯赫的大臣,而忽略了一些像甯戚這樣雖然出身平凡但卻有真才實學的人。 於是,齊桓公開始廣納賢才,不論出身,只要有能力和才華,都給予重用。在他的治理下,齊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那些出身高貴的大臣固然有着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但像甯戚這樣的普通人也有着不可忽視的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不能僅僅因爲一個方面的因素就對他人全盤否定或過分誇大。 正如歷史上的許多事例一樣,有些看似平凡無奇的人,在關鍵時刻卻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而有些被寄予厚望的人,也可能會因爲自身的侷限而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評價一個人時,我們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既要看到他們的短處,也要發現他們的長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每個人的潛力,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其他領域,都需要我們秉持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理念。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和差異,善於發現和利用他人的長處,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自己,彌補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共同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成語圖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