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竹伍符

成语拼音

chǐ zhú wǔ fú

尺竹伍符成语解释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典故出处

明·方孝孺《书夷山稿序后》吾观四明蒋先生,羁寓数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笔为诗……味其言如素处显位者,未尝有枯悴寒涩这态,是安可谓之穷士乎?”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古代的行政体系中,为了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常常会采用一些严格的凭证制度,其复杂程度犹如尺竹伍符般难以捉摸。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朝代,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边境时常受到外敌的侵扰,国内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忠诚而有智慧的将领应运而生。他叫李阳,自幼便立志保家卫国。 当时,朝廷为了更好地管理军队和调动兵力,采用了一种叫做“尺竹伍符”的制度。所谓尺竹伍符,就是用竹片制成一尺长的竹符,上面刻有特定的符号和信息。军队的调动、物资的分配等都依据这些竹符来进行确认和执行。 有一次,外敌突然大规模入侵,边境防线岌岌可危。朝廷紧急下令李阳率领军队前去增援。然而,在出发前,负责发放竹符的官员却因为疏忽,将本该给李阳的竹符给错了人。 当李阳到达指定地点,准备按照竹符的指示行动时,却发现竹符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他深知军情紧急,不能有丝毫耽误。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依据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和多年的军事经验来行动。 他迅速调整战略部署,带领士兵奋勇杀敌,成功地抵御了外敌的进攻,守住了边境。 战后,李阳将事情的原委上报朝廷。朝廷经过调查,发现确实是官员的失误导致了竹符的错误。但同时,他们也对李阳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断决策、不墨守成规的行为表示赞赏和肯定。 李阳的事迹传遍了全国,人们对他的勇敢和智慧赞不绝口。而这次事件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不能仅仅依赖于固定的制度和规则,而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从那以后,朝廷更加注重对官员的选拔和培养,力求避免类似的失误再次发生。而“尺竹伍符”这个成语,也不仅仅是代表着一种制度,更成为了提醒人们要在遵循规则的同时,懂得灵活运用、随机应变的象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规则固然重要,但不能成为束缚我们思维和行动的枷锁。在合适的时机,我们要有勇气打破常规,用智慧和勇气去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就像李阳一样,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决断力和应变能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尺竹伍符-成语图片

尺竹伍符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