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竹伍符

成語拼音

chǐ zhú wǔ fú

尺竹伍符成語解釋

本指記載軍令、軍功的簿籍和軍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則。亦借指軍隊。

典故出處

明·方孝孺《書夷山稿序後》吾觀四明蔣先生,羈寓數千裏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筆爲詩……味其言如素處顯位者,未嘗有枯悴寒澀這態,是安可謂之窮士乎?”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古代的行政體系中,爲了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無誤,常常會採用一些嚴格的憑證制度,其複雜程度猶如尺竹伍符般難以捉摸。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朝代,國家局勢動盪不安。邊境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國內也存在着一些不穩定的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位忠誠而有智慧的將領應運而生。他叫李陽,自幼便立志保家衛國。 當時,朝廷爲了更好地管理軍隊和調動兵力,採用了一種叫做“尺竹伍符”的制度。所謂尺竹伍符,就是用竹片製成一尺長的竹符,上面刻有特定的符號和信息。軍隊的調動、物資的分配等都依據這些竹符來進行確認和執行。 有一次,外敵突然大規模入侵,邊境防線岌岌可危。朝廷緊急下令李陽率領軍隊前去增援。然而,在出發前,負責發放竹符的官員卻因爲疏忽,將本該給李陽的竹符給錯了人。 當李陽到達指定地點,準備按照竹符的指示行動時,卻發現竹符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他深知軍情緊急,不能有絲毫耽誤。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依據自己對局勢的判斷和多年的軍事經驗來行動。 他迅速調整戰略部署,帶領士兵奮勇殺敵,成功地抵禦了外敵的進攻,守住了邊境。 戰後,李陽將事情的原委上報朝廷。朝廷經過調查,發現確實是官員的失誤導致了竹符的錯誤。但同時,他們也對李陽在關鍵時刻能夠果斷決策、不墨守成規的行爲表示讚賞和肯定。 李陽的事蹟傳遍了全國,人們對他的勇敢和智慧讚不絕口。而這次事件也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面對複雜多變的情況時,不能僅僅依賴於固定的制度和規則,而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變。 從那以後,朝廷更加註重對官員的選拔和培養,力求避免類似的失誤再次發生。而“尺竹伍符”這個成語,也不僅僅是代表着一種制度,更成爲了提醒人們要在遵循規則的同時,懂得靈活運用、隨機應變的象徵。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規則固然重要,但不能成爲束縛我們思維和行動的枷鎖。在合適的時機,我們要有勇氣打破常規,用智慧和勇氣去開創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就像李陽一樣,在關鍵時刻展現出非凡的決斷力和應變能力,爲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尺竹伍符-成語圖片

尺竹伍符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