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口白舌

成语拼音

chì kǒu bái shé

赤口白舌成语解释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典故出处

唐·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成语典故

今日祭祖哩,休得赤口白舌的,罚那毒誓。★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八回

成语造句

他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对别人肆意污蔑,这种赤口白舌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其中有一个名叫李三的人,他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还特别喜欢挑拨离间,造谣生事。 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位外地商人,带着一批珍贵的货物准备在此售卖。商人为人老实本分,做生意也童叟无欺。然而,这却引起了李三的嫉妒。李三看着商人的货物眼热,心想自己要是能得到这些该多好。于是,他心生一计,开始编造各种谣言。 他在镇民中散布谣言,说商人的货物是偷来的,还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细节。一开始,人们并不相信李三的话,毕竟商人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李三不罢休,他继续赤口白舌地乱说一通,甚至还拉着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一旁嘀咕。 随着时间的推移,谣言渐渐传开,一些人开始对商人产生了怀疑。商人的生意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感到十分困惑和委屈。他不明白为什么无端地会有这样的谣言出现。 此时,镇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他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了李三的所作所为。老人气愤不已,他找来李三,当面质问他为何要编造谣言陷害商人。李三一开始还百般抵赖,但在老人的威严和证据面前,他最终不得不承认。 老人严厉地斥责了李三,引用历史上那些因为谣言而导致的祸乱之事,告诉李三他的行为是多么的恶劣和不道德。他说:“自古以来,谣言就如同洪水猛兽,能轻易地摧毁人们的信任和安宁。我们不能任由这种赤口白舌的人胡作非为。” 最后,老人让李三当众向商人道歉,并澄清谣言。商人的声誉得以恢复,生意也重新好了起来。而李三经过这次教训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改过自新,不再随意造谣生事。 这个小镇也因为这件事,人们更加懂得了要明辨是非,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没有根据的谣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和正直的心。因为赤口白舌的谣言,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和伤害。只有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和安宁。

赤口白舌-成语图片

赤口白舌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