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成语拼音

cǐ ér kě rěn ,shú bù kě rěn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成语解释

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典故出处

《晋书·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解系)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面对他如此嚣张的挑衅行为,真的是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予以回应。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庄公,他有一个弟弟共叔段。 共叔段自幼深受母亲武姜的宠爱,武姜甚至多次请求郑庄公将重要的城池封给共叔段。郑庄公虽然心中有所不满,但出于孝道还是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共叔段得到城池后,并不满足,他开始暗中扩充自己的势力,私自招募士兵,囤积粮草,并且不断蚕食周边的土地。郑庄公的大臣们纷纷进谏,提醒郑庄公要警惕共叔段的行为,以免其日后叛乱。然而,郑庄公却表现得十分淡定,他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且等等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叔段的行为越来越放肆。他竟然公然修建城墙,其高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了郑国的都城。这一举动引起了郑国百姓的极大不满和恐慌。 郑庄公的大臣们再次强烈要求他采取行动,制止共叔段的行为。郑庄公看着众人,终于说道:“此而可忍,孰不可忍!”他意识到,不能再任由共叔段这样肆意妄为下去了,否则郑国将会陷入混乱和危机之中。 于是,郑庄公果断地出兵攻打共叔段。共叔段的军队根本无法与训练有素的郑国军队抗衡,很快就被打得大败。共叔段被迫逃亡,最终客死他乡。 郑庄公通过这次行动,成功地消除了国内的隐患,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这句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不能再继续容忍下去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句成语时刻提醒着人们,要有底线和原则,不能对过分的行为一味地迁就和容忍,否则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成语图片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