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手不及

成语拼音

cuò shǒu bù jí

措手不及成语解释

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成语典故

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成语造句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毫无准备的游客们措手不及。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英明的将军叫李明。这个国家长期与邻国存在着领土争端,摩擦不断。 有一天,邻国突然集结了大批军队,毫无征兆地对李明所在的国家发动了攻击。边境的守卫士兵们措手不及,防线迅速被突破。消息传到京城,国王大惊失色,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李明主动请缨,率领着自己的精锐部队火速赶往边境。一路上,他不断思考着应对之策。当他们抵达边境时,敌军已经深入国境,百姓们陷入了恐慌之中。李明深知此刻不能慌乱,他冷静地观察着敌军的动向,寻找着反击的机会。 经过一番侦查,李明发现敌军虽然气势汹汹,但他们的补给线拉得很长,存在一定的漏洞。于是,他决定采取奇袭的战术,先切断敌军的补给,让他们陷入困境。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明带领着士兵悄悄地绕到敌军补给线的后方。当敌军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李明和他的部队如神兵天降,打得敌军措手不及。敌军的补给线瞬间被摧毁,粮草物资被洗劫一空。 失去了补给的敌军开始陷入混乱,战斗力大减。李明抓住这个机会,率领部队发起了猛烈的反击。敌军在李明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撤回本国。 这场战争的胜利,让李明声名远扬。他的冷静和果断,以及出其不意的战术,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而“措手不及”这个成语,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必须保持冷静,迅速做出反应,否则就可能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这个故事也提醒着后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时刻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以免在危险来临时措手不及。

措手不及-成语图片

措手不及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