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公惯
成语拼音
- dà dòng gōng guàn
大动公惯成语解释
- 形容公众愤然而出,主持正义。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使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大动公惯,同声谴责。
成语造句
- 您想问的可能是“大动干戈”,以下为用“大动干戈”造句:
为了这么一点小事,不值得大动干戈,大家各退一步,和平解决不好吗?
成语故事
- 你可能想说的是“大动干戈”。
以下是一个关于“大动干戈”的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相邻的诸侯国,分别是甲国和乙国。两国之间原本相安无事,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
然而,有一天,甲国的一位大臣在边境地区意外发现了一处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地方。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甲国国王的耳中,国王心中贪念顿起,他觉得这是上天赐予他们的财富,应该归甲国所有。于是,他不顾群臣的劝阻,决定派遣军队前往边境,试图强行占领那片区域。
乙国很快得知了甲国的举动,乙国国王对于甲国这种无端挑起事端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他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大臣们纷纷表示不能坐视不管,应该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和尊严。于是,乙国也集结了军队,准备与甲国对抗。
就这样,两国之间因为这一处资源而大动干戈。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都奋勇拼杀,血流成河。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两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园被毁,流离失所。
甲国的一位老臣看到这种惨状,痛心疾首。他进宫面见国王,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昔日周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不期而会,皆曰:‘纣可伐矣。’今陛下为了区区一处资源,就大动干戈,使百姓受苦,国家遭难,这岂是明君所为?况且战争从来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只会带来无尽的伤痛和损失。我们应该停止战争,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问题。”国王听后,陷入了沉思。
最终,甲国国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决定派出使者与乙国议和。乙国国王其实也早已厌倦了战争,欣然同意了议和。经过双方的努力,两国终于达成了和平协议,结束了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从此,两国恢复了和平,百姓们又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而“大动干戈”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或争斗,警示人们要珍惜和平,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和贪婪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灾难。
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教训,在面对矛盾和分歧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通过和平、对话和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
大动公惯-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