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度包容

成语拼音

dà dù bāo róng

大度包容成语解释

度度量;包容纳。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典故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没得话说。”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与人相处,应该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少一些计较和纷争,以大度包容的胸怀去接纳他人的不足和过错。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包容的故事。 在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位以大度包容而著称的君主。当时,有一位名叫魏征的大臣,他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属下。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魏征曾多次为李建成出谋划策,试图阻止李世民上位。然而,当李世民最终成功登上皇位后,他不仅没有怪罪魏征,反而对他十分器重。 李世民深知魏征是一位有才能、有见识的人,他希望魏征能够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于是,他不计前嫌,将魏征提拔为重要的大臣,并经常向他请教治国理政的方略。魏征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信任和期望,他直言不讳地向李世民提出各种建议和批评,甚至有时会当面指责李世民的过错。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生气或恼怒,他以大度包容的胸怀接受了魏征的意见和批评。他明白,魏征的直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他的批评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位更好的君主。在李世民的大度包容和魏征的直言进谏下,唐朝逐渐走向繁荣昌盛,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的大度包容不仅体现在对待魏征这样的大臣上,还体现在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上。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他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大度包容的态度使得唐朝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和谐共处的国家。 在历史的记载中,李世民的大度包容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他的行为体现了一位伟大君主的胸怀和智慧,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李世民以其坦荡的胸怀和大度包容的品质,展现了君子的风范。 大度包容,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境界。它能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它能够凝聚人心,成就大业。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大度包容,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过错和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让我们以李世民为榜样,用大度包容的胸怀去拥抱世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大度包容-成语图片

大度包容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