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斤播两
成语拼音
- diān jīn bō liǎng
掂斤播两成语解释
- 掂、播托在掌上试轻重。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
典故出处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任凭人说短论长,他不怕掂斤播两。”
成语典故
- 给他看也是枉然,非但不能照办,还要掂斤播两,说些不相干的话。(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回)
成语造句
- 做生意不能总在价格上过分计较,像那种掂斤播两的行为,往往会让客户感到厌烦,最终失去合作的机会。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名叫李三的商人。
李三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他头脑精明,却把这份精明用错了地方。平日里,他在与顾客交易时,总是喜欢对货物的分量和质量反复掂量、计较,甚至会为了一点点的差价与顾客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一位老妇人来店里买米。李三在称米的时候,故意将秤砣稍稍移动了一点,让米的重量少了一些。老妇人发现米似乎不够秤,便提出疑问。李三却振振有词地说:“秤就是这么显示的,肯定不会有错。”老妇人无奈,只好付了钱离开。
还有一次,一个农夫来买农具,李三和农夫在价格上讨价还价了许久。农夫觉得价格有些贵,但李三却坚决不肯让步,还说:“我的东西就值这个价,你爱买不买。”农夫没办法,只能咬咬牙买了下来。
时间久了,李三这种掂斤播两的行为在小镇上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爱计较、不诚信的商人。渐渐地,人们都不愿意再来他的店里买东西了,他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冷清。
李三看到生意每况愈下,心中十分焦急。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想起了古人曾说过:“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他意识到自己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而失去了大家的信任,这是多么得不偿失啊。
于是,李三决定痛改前非。他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在称货物时不再做手脚,与顾客交易时也变得更加真诚和公平。他还推出了一些优惠活动,以吸引顾客回来。
慢慢地,李三的杂货店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人们看到了他的改变,也愿意重新相信他。李三终于明白,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更要注重长远的发展和口碑。只有真诚待人,公平交易,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从那以后,李三不再掂斤播两,而是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店铺,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要总是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应该以更广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掂斤播两-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