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斤播兩

成語拼音

diān jīn bō liǎng

掂斤播兩成語解釋

掂、播託在掌上試輕重。比喻在小事情上過分計較。

典故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任憑人說短論長,他不怕掂斤播兩。”

成語典故

給他看也是枉然,非但不能照辦,還要掂斤播兩,說些不相干的話。(清·吳趼人《糊塗世界》第十回)

成語造句

做生意不能總在價格上過分計較,像那種掂斤播兩的行爲,往往會讓客戶感到厭煩,最終失去合作的機會。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李三的商人。 李三經營着一家雜貨店,他頭腦精明,卻把這份精明用錯了地方。平日裏,他在與顧客交易時,總是喜歡對貨物的分量和質量反覆掂量、計較,甚至會爲了一點點的差價與顧客爭得面紅耳赤。 有一次,一位老婦人來店裏買米。李三在稱米的時候,故意將秤砣稍稍移動了一點,讓米的重量少了一些。老婦人發現米似乎不夠秤,便提出疑問。李三卻振振有詞地說:“秤就是這麼顯示的,肯定不會有錯。”老婦人無奈,只好付了錢離開。 還有一次,一個農夫來買農具,李三和農夫在價格上討價還價了許久。農夫覺得價格有些貴,但李三卻堅決不肯讓步,還說:“我的東西就值這個價,你愛買不買。”農夫沒辦法,只能咬咬牙買了下來。 時間久了,李三這種掂斤播兩的行爲在小鎮上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他是個愛計較、不誠信的商人。漸漸地,人們都不願意再來他的店裏買東西了,他的生意也變得越來越冷清。 李三看到生意每況愈下,心中十分焦急。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想起了古人曾說過:“誠信者,天下之結也。”他意識到自己爲了眼前的一點小利而失去了大家的信任,這是多麼得不償失啊。 於是,李三決定痛改前非。他開始重新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式,在稱貨物時不再做手腳,與顧客交易時也變得更加真誠和公平。他還推出了一些優惠活動,以吸引顧客回來。 慢慢地,李三的雜貨店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人們看到了他的改變,也願意重新相信他。李三終於明白,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更要注重長遠的發展和口碑。只有真誠待人,公平交易,才能贏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從那以後,李三不再掂斤播兩,而是用心經營着自己的店鋪,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這個故事也告誡人們,在生活中不要總是過分計較個人的得失,而應該以更廣闊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收穫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掂斤播兩-成語圖片

掂斤播兩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