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

成语拼音

fù yú wán kàng

负隅顽抗成语解释

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典故出处

《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成语典故

出处《孟子 尽心下》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即隅),莫之敢撄。释义“负”,依靠;“隅”,山势险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故事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他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迫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介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博,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成语造句

敌人虽然已经陷入绝境,但仍然在负隅顽抗。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正面临着一场激烈的战争。这个国家的边境地区,有一座坚固的城池,由一位名叫陆义的将领镇守。 敌军气势汹汹地前来进犯,他们兵强马壮,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逼近了这座城池。陆义深知责任重大,他带领着城中的军民积极备战,决心誓死保卫家园。 敌军开始了猛烈的攻城,他们架起云梯,试图攀上城墙。陆义指挥着士兵们奋勇抵抗,一次次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然而,敌军并没有放弃,他们持续不断地发起攻击,让城中的军民疲惫不堪。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的物资逐渐匮乏,形势变得越来越危急。但陆义毫不退缩,依然坚守在城墙上,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有一天,敌军再次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他们集中了所有的兵力,向城池发起了最后的冲击。陆义带领着士兵们顽强抵抗,但敌人实在太多太强大了,城池的一角逐渐被敌军突破。 然而,陆义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带领着剩余的士兵退守到城中的一处角落,凭借着有利地形,继续负隅顽抗。他对士兵们说:“我们虽处绝境,但绝不能轻易投降,我们要战斗到最后一刻,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尊严!” 士兵们受到陆义的鼓舞,个个都士气高昂,他们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尽管敌众我寡,但他们毫不畏惧,一次次地打退了敌军的进攻。 敌军将领见久攻不下,心中十分恼怒。他再次增派兵力,企图一举消灭陆义他们。但陆义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始终坚守着这最后的阵地。 最终,敌军因为久攻不下,加上伤亡惨重,不得不选择撤退。陆义他们成功地守住了城池,为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尊严。 这场战斗成为了这个国家历史上的一段传奇,陆义的英勇事迹也被人们传颂至今。而“负隅顽抗”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那些在绝境中依然顽强抵抗、不肯屈服的人或势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像陆义这样的英雄,他们在面对困境和强敌时,选择了坚守和抗争,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负隅顽抗-成语图片

负隅顽抗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