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弃甲
成语拼音
- diū kuī qì jiǎ
丢盔弃甲成语解释
- 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典故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战场上,敌军遭遇我方猛烈攻击后,顿时乱了阵脚,呈现出一片丢盔弃甲的狼狈景象。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战场上,有两支军队正在激烈交锋。一方是由勇猛的将领李明率领的军队,另一方则是敌军。
李明所率的军队,平日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士兵们个个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然而,敌军也并非泛泛之辈,他们同样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战争一开始,双方就陷入了胶着状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敌军渐渐使出了一些阴谋诡计。他们利用地形的优势,对李明的军队进行了突袭和包围。李明的军队在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下,开始有些慌乱。
局势变得对他们越发不利,士兵们逐渐失去了原本的镇定和信心。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一些士兵开始退缩,他们不再勇敢地迎敌,而是选择了逃避。这种恐惧的情绪迅速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失去战斗的意志。
最终,李明的军队出现了溃败的迹象。士兵们不再顾及他们的盔甲和武器,纷纷丢盔弃甲,不顾一切地逃离战场。他们抛弃了曾经视为生命的装备,只为了能更快地逃脱敌军的追杀。
战场上一片混乱,盔甲和武器散落一地。曾经威风凛凛的军队,如今却变得狼狈不堪。李明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深知,这次的失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是对军队士气和声誉的巨大打击。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丢盔弃甲的场景并不少见。《三国演义》中就曾多次描述过类似的战争场面,当军队遭遇重大挫折或陷入绝境时,士兵们往往会选择抛弃一切以求生存。而这种丢盔弃甲的行为,也常常成为一个军队走向衰落的标志。
然而,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李明在经历了这次惨痛的失败后,开始反思自己的指挥和军队的训练。他决心重新整顿军队,加强训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素质和心理素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明的军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雄风。他们再次踏上战场,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强大的实力,去迎接新的挑战。他们不再重蹈丢盔弃甲的覆辙,而是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丢盔弃甲-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