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卸甲
成语拼音
- diū kuī xiè jiǎ
丢盔卸甲成语解释
-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典故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成语典故
- 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元·孔文卿《东窗事发》第一折
成语造句
- 战场上,敌军在我方的猛烈攻击下,纷纷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战场上,有两支军队正在激烈交锋。一方是由英勇的将军李明率领的队伍,另一方则是敌军。
这一日,双方在一片开阔之地相遇。李明的军队士气高昂,士兵们个个奋勇向前,丝毫不畏惧敌人。然而,敌军也不甘示弱,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对李明的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战斗持续了很久,双方都损失惨重。李明的军队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敌军却似乎越打越勇。在敌军的猛烈冲击下,李明军队的阵线开始出现动摇。一些士兵开始心生恐惧,渐渐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随着局势的恶化,士兵们开始纷纷逃窜,原本整齐的队伍变得混乱不堪。他们丢弃了手中的兵器,甚至连头盔和铠甲都顾不上穿戴,只是拼命地奔跑,试图逃离这个可怕的战场。一时间,战场上到处都是丢弃的盔甲和兵器,一片狼藉。
李明看着自己的军队如此狼狈不堪,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试图阻止士兵们的逃窜,但已经无济于事。敌军则趁机大肆追击,给李明的军队造成了更大的伤亡。
在这场战斗中,李明的军队遭遇了惨败。他们因为恐惧和慌乱而丢盔卸甲,失去了原本的勇气和战斗力。而敌军则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攻势,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斗成为了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人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必须保持冷静和坚定,不能轻易地被恐惧所左右,否则就会像李明的军队一样丢盔卸甲,一败涂地。正如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都是因为一方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而另一方则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在战争中,勇气和决心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而丢盔卸甲则意味着失败和耻辱。
后来,人们就用“丢盔卸甲”这个成语来形容军队打了败仗狼狈逃窜的样子,也用来比喻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因为畏惧而失去信心和勇气,狼狈不堪地退缩或逃避。这个成语时刻提醒着人们,在生活中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轻易地被困难所吓倒,更不能像那些丢盔卸甲的士兵一样,在困难面前轻易放弃。
丢盔卸甲-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