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

成语拼音

fáng wēi dù jiàn

防微杜渐成语解释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典故出处

晋·韦謏《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典故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成语造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觉,对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及时察觉并处理,做到防微杜渐,以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

成语故事

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丁鸿的官员。丁鸿自幼聪慧好学,对经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和帝,窦太后临朝称制,她的哥哥窦宪等外戚权势极大,把控朝政,作威作福,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们的行为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但由于窦宪等人的权势熏天,很多人敢怒不敢言。 丁鸿目睹了这一切,他深知外戚专权的危害。他觉得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国家必将陷入混乱和危机。于是,丁鸿决定挺身而出,向皇帝进谏。 丁鸿在给皇帝的奏疏中,以巧妙的方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没有直接提及窦宪等人的名字,而是以自然现象为例。他说:“臣听说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最为耀眼,一旦到了傍晚,太阳的光芒就会逐渐减弱。月亮在月初的时候只是一弯细钩,而到了月中就会变得圆满明亮。同样的,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从微小的变化开始,如果不及时加以防范和制止,就会逐渐演变成巨大的问题。就像蚁穴虽小,却能使大堤崩溃;火种虽微,却能引发燎原大火。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一些细微的不良现象正在滋生,如果不加以遏制,将来必定会酿成大祸。” 汉和帝看了丁鸿的奏疏后,深受触动。他意识到丁鸿所说的正是当前国家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于是,汉和帝开始逐步削弱窦宪等人的权力,最终成功地铲除了窦宪的势力,稳定了朝政。 丁鸿的这一举动,展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决断力。他用“防微杜渐”这个道理,成功地帮助皇帝解决了外戚专权的问题,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防微杜渐”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下来,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端倪,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制止,避免问题扩大化,从而保持事物的良好发展态势。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这些小事可能会逐渐演变成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只有时刻保持警惕,做到防微杜渐,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确保我们的生活和事业顺利发展。

防微杜渐-成语图片

防微杜渐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