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秋毫

成语拼音

dòng chá qiū háo

洞察秋毫成语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典故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面对复杂的案件时,经验丰富的侦探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推理,能够洞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线索。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齐国,有一位智者名叫晏婴。晏婴身材矮小,但他的智慧却远超常人。 当时,齐国的朝政较为复杂,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一天,齐景公问晏婴:“我听说爱卿能够洞察细微之处,这是真的吗?”晏婴微微一笑,回答道:“大王,臣愿尽力一试。” 不久后,齐景公带着晏婴一同去郊外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齐景公看到一只鸟从眼前飞过,便随口问道:“这是什么鸟?”晏婴立刻回答:“这是一只鸿鹄。”齐景公心中暗暗惊讶,他接着又指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树问:“这棵树有多高?”晏婴略加思索,便说出了一个大概的高度。齐景公越发觉得晏婴的确有着非凡的洞察力。 回到宫中,齐景公决定再考验一下晏婴。他故意将自己的玉佩藏在一个很隐蔽的地方,然后让晏婴寻找。晏婴在宫殿中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很快就找到了玉佩。齐景公忍不住赞叹道:“爱卿真乃洞察秋毫之人啊!” 然而,晏婴却谦虚地说:“大王过奖了,臣只是善于观察和思考而已。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和特征,只要用心去体会,便能发现许多细微之处。”晏婴凭借着他的洞察力,多次为齐国化解危机,提出了许多明智的建议。 有一次,齐国面临着邻国的威胁,朝中大臣们对于应对之策争论不休。晏婴通过对邻国局势的洞察和分析,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案,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战争。他深知,有时候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可能影响整个局势的发展。 晏婴的洞察秋毫不仅体现在政治事务上,在生活中他也能敏锐地察觉到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他关心百姓的疾苦,常常深入民间,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因为他知道,只有真正了解百姓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策。 晏婴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他的智慧和洞察力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洞察秋毫的真正含义,那就是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体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在历史的长河中,晏婴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提醒着后人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立足前行。

洞察秋毫-成语图片

洞察秋毫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