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数奇

成语拼音

fē jiàng shù jī

飞将数奇成语解释

比喻能人而遭遇不佳。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老,数奇。”

成语典故

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他没有口才,不大说话除了射箭,几乎没有别的什么爱好。和将士们在一起,他总喜欢和人比赛射箭。每到一处,打听得有虎,他就一定要亲自去射。在右北平(今河北省东北部地区)的时候,因为射虎,曾受了伤,但他还是把虎射死了。一天,黄昏时分,在山林中的丛草里,见有一块巨石,以为是虎,就射了一箭。第二天去查看时,才知不是虎,那支箭深深地射进石头里去了。  据《史记》载,李广是汉文帝时入伍的,在抵抗匈奴侵略的战争中,立过不少功。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战争,李广几乎都参加了,而且屡次以少击多,出奇制胜。匈奴侵略者对于李广,又害怕又敬佩,称他为“飞将军”。  有一次,李广受命领着少数兵马,出长城去和人数众多的匈奴侵略者作战。因双方实力过于悬殊,李广不敌被俘。在被解往敌营的途中,他趁敌人不备,突然跃起,夺了一匹好马,飞奔逃回。匈奴兵几百人狠命追赶,被他射死多人,终于脱险。可是逃回后,汉军却“按军法”判他死罪。他缴纳了大量赎金,才以撤免官职了事。  过了几年,匈奴又大举进犯,李广又奉命带4000骑兵去抵抗。他被匈奴4 万兵团团围住,部下都非常害怕。李广派他儿子李敢,只带几十骑兵,从左到右,直穿敌人阵地,跑了一圈,回来报告道:“没什么,匈奴不难对付!”部下这才稍为安心。李广亲自用最强劲的大弓,射杀敌人部将。连杀好几人,敌人的攻势渐见减退。李广指挥将士,沉着应战,气概从容,毫无慌乱之色。大家深受感动,勇气也因此大增。这样艰苦支持了两天,援军来到,敌人才退去。  李广最后一次与匈奴作战,已经60多岁了,可是他精神抖擞,毫无老态。这一次,大军由大将军卫青统率。李广名义上是前将军,可是卫青怕他立功,不让他正面出阵,故意叫他绕东路。后因没有向导,迷失了路,未能如期开赴指定地点,被借此问罪。李广气愤不过,竟被逼自刎而死。  李广有个堂兄弟,名叫李蔡,汉文帝时,与李广同为“郎”一级的小官,声望远不如李广,只是一个平凡的庸人罢了。然而到了武帝时代,李蔡已被封侯爵,官居丞相。而李广这位一生与匈奴侵略者作战70余次的“飞将军”,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人们为李广抱不平,但是,除了抱怨命运之外,谁能说什么呢!“飞将数奇”这句成语,便由此产生。

成语造句

他虽然有一身本领,却总是时运不济,可谓是飞将数奇,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场上,有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他名叫李广。 李广出身将门,自幼习武,骑射技艺十分高超。他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在一次抗击匈奴的战斗中,李广率领部下深入敌境。他们遭遇了数倍于己的匈奴军队,但李广毫不畏惧,身先士卒地冲入敌阵。他的箭术如神,每一支箭射出都能精准地射中敌人,让匈奴兵为之胆寒。然而,尽管李广和他的部下们奋勇杀敌,这次战斗却因为敌我力量悬殊,最终未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后来,又有几次重要的战役,李广本有机会立下更大的功劳,但命运似乎总是和他开玩笑。或是因为恶劣的天气影响了进军,或是因为一些意外的情况导致战机错失。 有一次,朝廷派李广率军出征,本来一切进展顺利,眼看胜利在望。可就在关键时刻,军中却出现了一些混乱,导致整个战局发生逆转,最终功亏一篑。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广的年纪越来越大,而他始终未能获得他认为应得的荣耀和地位。他心中常常感到郁闷和无奈,不明白为何自己如此英勇善战,却总是遭遇种种挫折。 当时的人们都感叹李广的命运不济,认为他是“飞将数奇”。就如《史记》中所记载的那样:“李广老,数奇。”他的一生充满了遗憾和叹息。 尽管如此,李广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依然被人们铭记和传颂。他在战场上的英姿和无畏精神,成为了后人心目中的英雄典范。他的故事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有时候,即使一个人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也未必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然而,无论命运如何,都不能磨灭一个人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卓越的决心。李广虽然未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最高理想,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勇往直前。

飞将数奇-成语图片

飞将数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