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言路

成语拼音

dù jué yán lù

杜绝言路成语解释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典故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某些团体中,个别领导者独断专行,打压异己,杜绝言路,导致内部矛盾日益加剧。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王朝,有一位新登基的皇帝。这位皇帝初登大宝,一心想要展现自己的才能,治理好国家。 起初,皇帝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直言进谏,积极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一时间,朝堂之上充满了活力,各种良策纷纷涌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奸臣利用皇帝的信任,开始在皇帝耳边进谗言,说某些大臣的直言是对皇帝权威的挑战。皇帝渐渐被这些话所影响,对大臣们的进谏开始产生反感。 有一次,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在朝堂上直言指出了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本是出于对国家和皇帝的一片赤诚之心,可皇帝却觉得这位大臣是在故意挑他的毛病。奸臣们趁机落井下石,说这位大臣心怀不轨。皇帝一怒之下,将这位大臣贬谪。 此事之后,朝堂上的气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臣们都担心自己会因为直言而遭到惩罚,纷纷变得沉默不语。即使看到了问题,也不敢再轻易提出。 皇帝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觉得朝堂上安静了许多,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实际上,国家的各种隐患正在悄悄滋生,却无人敢向皇帝汇报。 就这样,皇帝渐渐杜绝了言路,听不到真实的声音。国家的发展陷入了停滞,一些原本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终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爆发了。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解决,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皇帝这才如梦初醒,但此时想要挽回局面已经非常困难。 回顾历史,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古代的许多王朝之所以走向衰落,往往与统治者杜绝言路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秦朝的秦始皇后期,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应该懂得倾听不同的声音,广纳谏言,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杜绝言路,只会让自己闭目塞听,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这个王朝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的一个深刻教训,提醒着人们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重视言论的力量。

杜绝言路-成语图片

杜绝言路

其他成语故事